“码”上出发,“程”就未来!第二十四届上海市青少年计算机创新应用竞赛开赛-新华网
2025 11/03 10:49:20
来源:新华网

“码”上出发,“程”就未来!第二十四届上海市青少年计算机创新应用竞赛开赛

字体:

当古老的成语典故遇上炫酷的数字动画,当城市漫步的灵感交由AI生成创意视频,当网络空间的攻防战场迎来年轻的守护者——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第二十四届上海市青少年计算机创新应用竞赛为全市学子搭建的真实舞台。在这里,代码不仅是工具,更是探索世界、表达思想的语言;创新不只是目标,还是连接古今、畅想未来的桥梁。

近日,第二十四届上海市青少年计算机创新应用竞赛市级决赛在上海市控江中学举行。本届竞赛面向全市三年级以上中小学生,设立数智媒体创作、算法思维挑战、数字技术创新三大类共五个项目,旨在深度融合信息科技与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与数字化创新能力。

竞赛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办,杨浦区青少年科技站和上海市控江中学承办,并得到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内容分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上海安恒智慧城市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协办与支持。教育界与产业界在协同育人上的深度合作,为青少年搭建了接触前沿科技、实践创新的广阔平台。

在数智媒体创作类的“数字动画设计”项目中,组委会以“慧语新篇——成语里的中华科技”为主题,构建了一个专属的成语知识阅读资料库。学生需从资料库中选取一则成语,深入理解其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如“海市蜃楼”的光学奥秘或“百炼成钢”的冶炼技术——并运用数字动画技术进行创意演绎。“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竞赛,更是一次传统文化的浸润式学习。”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引导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科技灵感,是“书香校园”建设在科创活动中的生动实践,实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共生共长。

AI智能应用”项目则紧扣时代脉搏,要求学生以“城市即课堂”为理念,自主设计一条城市行走路线,并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等工具完成素材生成与脚本创作,最终制作出一段充满活力的视频游记。该项目特别强调学生的主题构思与指令设计能力,要求他们作为创作主体,引导AI工具实现创意,而非简单依赖技术生成。恰逢上海市青少年科创体验中心(“虫洞”)新楼即将开放,主办方鼓励学生走向真实场景,在科技与城市的交融中,完成从“感知者”到“主动创造者”的转变。

备受瞩目的“网络安全挑战”项目市级决赛,呈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实战对决。现场汇聚了81支“战队”,超过200名学生齐聚一堂,展开激烈竞技。每支队伍需同时迎接“网络安全知识答题”与“解题夺旗赛(CTF)”的双重考验。“网络安全知识答题”涵盖网络安全及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保密意识教育、安全意识培养以及安全技术知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

“解题夺旗赛(CTF)”则通过高度仿真的实践演练,挑战一系列设置的网络安全难题。选手们全神贯注,在流量分析、CRYPTOWEBREVERSEAI安全等方向展开激烈角逐。随着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可视化看板及排行榜不断刷新最新战况,将现场的紧张氛围推向高潮。各战队凭借稳健的技术功底和灵活的策略,在虚拟的网络战场中展开智慧较量,充分展现当代青少年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技术潜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它不仅是上海,更是全国范围内在青少年群体中举办的规模最大、集知识性与实战性于一体的网络安全竞赛之一。这场赛事不仅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切磋技艺的优质平台,还有效激发了他们对网络安全技术的探索热情和创新精神。学生在沉浸式的竞技环境中,不仅深化了对网络安全理论的理解,提升了实战操作能力,同时也强化了他们的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网络安全后备人才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经典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将继续锤炼学生的算法思维与代码能力。“移动应用开发”项目则鼓励学生以“科技赋能教育,智慧连接未来”为主题,为校园学习场景设计开发移动应用,展现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

作为一项已历三十余载的青少年计算机赛事,上海市青少年计算机创新应用竞赛早已超越“比赛”本身,成为申城青少年数字创新能力培养的“智创苗圃”。从1990年代初的DOS汉字录入对抗,到今天的AI生成式应用、网络安全实战,上海市青少年计算机创新应用竞赛始终与信息技术浪潮同频,为一代代青少年打开通往数字未来的大门。

【纠错】 【责任编辑: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