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楼焕新颜,龙山公寓的“逆龄”蜕变-新华网
2025 11/12 21:46:58
来源:新华网

旧楼焕新颜,龙山公寓的“逆龄”蜕变

字体:

  在徐汇区枫林街道,一栋建于1998年的24层老楼——龙山公寓,历经近半年多的“三旧”变“三新”改造,于近日褪去岁月斑驳,换上了整洁靓丽的“新装”。在区房管局的大力支持下,这栋曾因设施老化、环境陈旧而被居民戏称“垂暮之年”的公寓楼,重新焕发新生,也让居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建筑“舒筋活络” 从“面子”到“里子”

  走进龙山公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重新粉刷的外墙,淡雅的色调让建筑焕然一新。而在看不见的细节里,街道下足了“绣花功夫”:走进楼道,原本灰暗的内墙、破损的楼梯踏步焕然一新,统一更换的节能灯让每一层楼都亮堂。顶楼的供水管道更新为耐腐蚀的铝制材料,兼具保温与防水功能,彻底解决了高层住户冬季水管冻裂、雨季渗漏的烦恼。作为24层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改造是重中之重。区应急局牵头对消防管道全面换新,完善消防设施配置,让居民住得更安心。

  值得一提的是,业委会主任陈先生凭借专业知识,会同物业团队逐一甄别电信、移动等运营商的线路,区分废弃与在用线路,彻底剪去冗余、分类梳理线缆并重新捆扎,曾经缠绕如“蜘蛛网”的弱电线路,如今整齐地排列在线槽内,视觉清爽度与安全性显著提升。“现在抬头看楼道清爽多了,就像做了‘开颅手术’把神经理顺了。”家住5楼王阿姨的比喻引得邻居们会心一笑。顶楼的供水管道

楼内的消防管道

环境“破茧成蝶”,从“杂乱无序”到“宜居舒适”

  推开小区大门,焕然一新的门头与智能道闸系统首先映入眼帘,修缮后的围墙与绿化景观相得益彰,一改往日陈旧面貌。小区曾经茂密遮光、滋生蚊虫的绿化带经历“断舍离”,杂乱的植被替换为整齐的月季花带,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微景观。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停车难问题,物业和业委会通过合理规划地面空间,新增20多个停车位,缓解了“停车难”的窘境。非机动车棚的升级则解决了充电安全隐患,防雨棚下整齐排列的充电接口,让电动车停放与充电更加规范有序。曾经堆满杂物、存在高空坠物风险的露台,如今已清理得干干净净,成为楼间通风的安全空间。

改造后的小区门口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前

改造后

  而最让居民称道的是底楼大厅的“增高手术”——听取了居民的建议,将原本低矮压抑的大厅顶部整体升高,不仅采光大幅改善,搬运家具也不再“磕磕绊绊”,如今的大厅敞亮通透,成为居民进出的“体面门面”,细节处的改造尽显对居民生活需求的精准回应。

“增高”后的底楼大厅

共治“凝聚人心”,从“被动改造”到“主动参与”的社区活力

  修缮过程中,最动人的风景是居民从“旁观者”到“主人翁”的转变。家住高楼层的孙大爷起初对统一拆除飘窗心存顾虑,担心影响采光与家中储物空间。得知老人心结后,居委会联合物业、党员志愿者组成工作小组,多次上门沟通,用真实案例讲解高空坠物风险,最终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拆除当天,孙爷叔主动帮忙清理飘窗杂物,还笑称“这下开窗看风景,心里更踏实了”。

龙山公寓“三旧”变“三新”工作推进会

  像这样的“攻心”故事,在改造中不胜枚举。铺设沥青路面时,为减少对居民停车的影响,街道采取“半幅施工、交替推进”的方案,居民们自发协调停车安排,不少人主动将车停到单位或周边公共停车场,用实际行动支持改造。居委、业委会、物业、施工方组成的“四方议事会”每周召开例会,这种“有商有量”的互动,大到门头设计方案,小到楼道扶手颜色,都充分听取居民意见,让改造真正成为“大家的事”。

小区改造集思广益

  如今的龙山公寓,外墙整洁如新,楼道明亮通畅,绿化花香四溢,停车场秩序井然。龙山公寓的“逆龄”故事,把居民的“呼声”化作“掌声”,让居民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未来,在区房管局的指导下,枫林街道将继续秉持为民办实事的初心,让民生温度在城市更新的发展中持续流淌。

【纠错】 【责任编辑: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