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引领 增强创新策源力 ——孝感市“凝聚改革合力赋能支点建设”系列报道-新华网
2025 11/13 12:56:48
来源:新华网

科创引领 增强创新策源力 ——孝感市“凝聚改革合力赋能支点建设”系列报道

字体:

  澴川沃野,创新潮起。近年来,我市坚持“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把工业抓大”的鲜明导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奋力建设武汉都市圈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截至目前,我市已连续四年获评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先进市,孝南区、汉川市、安陆市获评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区,云梦县获评进位明显单位。中部首个赛迪科创中心落地投运,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010家、高新技术企业1086家,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6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9个,科技创新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力源”。

  精准培育 铸强科创“主力军”

  企业是创新的“主角”。我市通过全域培育、精准赋能,助力科创企业从“幼苗”长成“大树”,构筑区域创新“四梁八柱”。

  在最新公布的湖北省科创“新物种”企业(瞪羚企业)名单中,孝感38家企业实力登榜。湖北逗哈哈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代表。

  该公司智能化生产线上,婴儿车制造技术成功跨界应用于宠物用品,每年海外业务增长约50%。

  “我们持续推动技改升级、建设高标准实验室,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跃迁。”公司工厂负责人孙波介绍。

  同样在创新赛道上疾驰的还有诺见生物。从引进广西科技大学发明专利推出金维酶产品,到自主研发的“低聚壳聚糖制备装置及方法”获国家专利,企业先后拿下创新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等荣誉。

  精准服务是企业成长的阳光雨露。汉川市深入园区开展科技培训,今年已组织71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41家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孝南区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春晓行动”,帮企业争项目、攻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应城市构建全周期培育链条,培育出101家高新技术企业、37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科创“新物种”企业。

  围绕“4+2”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我市奋力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积极谋划盐磷化工、食品加工、纸卫品、生物医药等10个产创联合中心,实施创新主体扩量提质行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不断融合,形成科技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发展的良好格局。

  平台聚能 构筑创新“强磁场”

  “建立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后,有效提升了国产传感器自主化率,也助力了我省‘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发展。”孝感华工高理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任茜茜的话,道出了科创平台的“硬核实力”。

  华工高理是孝感工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企业,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孝感篇章奋斗目标的领军型企业。2019年,该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湖北省传感器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研发出温压一体传感器等新产品。截至目前,申请知识产权900余项,高新产品平均占比超80%。这是我市科创平台助力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高能级平台正在孝感加速汇聚。今年5月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孝感麻糖米酒、生物医药产创联合中心正式授牌,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楚能新能源联合中科院物理所、华中科技大学组建创新研究院,研发团队硕博占比近50%,下攻克“浸默”电池安全系统等关键技术,申报专利超4000件,拿下“储能技术卓越奖”;中一科技近三年砸下5亿元研发资金,攻克“纳米瘤化控制技术”,让铜箔表面粗糙度稳定在1.0μm以下的顶尖水平,还主导制定3项国家标准,填补国产PCB基材质量评价空白。

  目前,我市获批3个国家级科技类型产业基地、3个国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成全国首个3D科学计算中心、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累计建成160个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国家级9个)、267家新型研发机构(省级20家)。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国家级2家)、众创空间18家(省级9家)、星创天地316家(国家级4家)、省级科创供应链1家,共同构建了覆盖创新创业全周期的平台支撑体系。

  平台亦是“人才磁场”。我市大力实施“澴创人才计划”“才聚荆楚·立业澴川”工程,近三年来引进科技副总、院士专家、挂职博士等企业急需技术人才233名,推动企业创新人才同高校院所结成创新团队572个,全市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与市内外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服务孝感的院士专家团队达到140个,累计承担国家及省级科技研发项目270项,转化科技成果415项。

  靶向赋能 打通转化“最后一公里”

  “用4件商标做质押,拿到了4亿元贷款!”孝南一家米酒企业负责人的喜悦,源于孝感的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今年4月,该企业通过商标质押融资,不仅激活了“甜蜜经济”,也为“孝感米酒”区域品牌增值探索了新路径。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我市建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高校专利转化基地,上线“孝知通”公共服务平台,链接“知慧桥”平台,提供知识产权转化、购买“一站式”服务;出台质押融资评估、贴息、风险补偿政策,畅通“知产”变“资产”渠道。

  近三年,全市举办近150场政银企对接活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41.5亿元。2024年,孝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9.4%;实现专利转让、许可564件,盘活高校专利979件,签订技术合同1682项、成交金额174亿元,创新红利持续释放。

  “要让实验室的创新,在生产线结出硕果。”当前,孝感正加快融入武汉科创中心、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转化体系,做强概念验证中心、制造业中试平台、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科创企业孵化器、高水平技术经理人“五大支撑”,高标准建设国家先进技术产品转化应用试点,用好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孝感分中心,打通“转化一孵化一产业化”循环链条,每年转化科技成果200项以上,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重大项目的落地是成果转化的试金石。今年3月,湖北“新春第一会”上亮相的“天问”人形机器人项目落子孝感。该项目由刘胜院士团队研发,将建设4条自动化生产线,达产后年产1500台机器人、实现年产值3亿元,并将与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飞恩微电子传感器项目形成产业链配套,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为孝感科创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纠错】 【责任编辑:朱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