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政务 舆情 科创 产经 金融 时尚 旅游 教育 民生 文化 房产 体育 健康 图片 无人机 VR 原创 长三角频道
      近日,以“韧性与城市发展”为主题的2021年中德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府参事吴志强做客新华访谈,就“韧性”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如何让城市“韧性”有为等方面接受了新华网专访。
精彩观点
新华网吴志强
1

您如何理解‘韧性’这一理念?‘韧性’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您如何理解‘韧性’这一理念?‘韧性’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

城市韧性是指城市系统能够准备、响应特定的多重威胁并从中恢复,同时将其对公共安全健康和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的能力。

城市韧性是指城市系统能够准备、响应特定的多重威胁并从中恢复,同时将其对公共安全健康和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的能力。
城市韧性是指城市系统能够准备、响应特定的多重威胁并从中恢复,同时将其对公共安全健康和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的能力。
“resilience”是过去20年城市规划和研究界提到的一个高频词汇。“resilience”刚引入中国时,被译为“弹性”,但业内专家认为这一翻译版本并不准确,未能表现出“面对冲击仍能恢复原本样子”的原意。经过反复斟酌,“resilience”被翻译为“韧性”,强调了其能够在冲击之后快速反应、快速救灾、快速学习,且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的能力。其关键在于,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学习,提高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城市韧性是指城市系统能够准备、响应特定的多重威胁并从中恢复,同时将其对公共安全健康和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的能力。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方面是面对冲击仍能够恢复,并能把对经济影响的冲击力压到最低;另一方面是要建成一个系统,城市并不仅是“resilience”这一概念,“韧性”应该是一个系统,城市为了强健平稳发展,规避“脆弱性”因素、提升抗风险能力所构建的城市生命系统,这也是一个对状态的监控、对准则的要求,并且目标明确的系统。基于这一状态而制定的评价标准以及对目标的追求,使得城市“韧性”从定义到强健的体系都能落到实处。
1

城市的发展面临哪些冲击?面对这些冲击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让城市‘韧性’有为?

城市的发展面临哪些冲击?面对这些冲击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让城市‘韧性’有为?
2

不能说上海的建设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我们必须看清楚别人已经达到怎样的标准,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有哪些并不适应上海的城市发展,这些都要两手准备。

不能说上海的建设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我们必须看清楚别人已经达到怎样的标准,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有哪些并不适应上海的城市发展,这些都要两手准备。
不能说上海的建设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我们必须看清楚别人已经达到怎样的标准,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有哪些并不适应上海的城市发展,这些都要两手准备。
没有一个城市的发展能够不碰到冲击,城市发展主要有四大类冲击。一是自然灾害,包括洪涝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外部生物灾难等;二是事故灾难,包括火灾、工矿、辐射、交通事故等;三是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群体性中毒感染事件等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四是社会安全事件,包括粮食供给、能源供给、金融突发事件等。这些都可能对城市生命造成严峻挑战。
面对这些冲击,简而言之就是“三步走”。第一步,系统性梳理城市发展中各种可能受到的冲击,这包含冲击类型的强度、频次,以及未发生过但存有发生可能的冲击;第二步,对各种现有的相关案例进行整理,要做一个全球“样板”城市的案例收集。不能说上海的建设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我们必须看清楚别人已经达到怎样的标准,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有哪些并不适应上海的城市发展,这些都要两手准备;第三步,把前两步的成果应用到城市未来的规划建设和运行规范中去。
1

城市‘韧性’有为需要怎样的治理智慧?如何才能建立衡量城市韧性度的标准?

城市‘韧性’有为需要怎样的治理智慧?如何才能建立衡量城市韧性度的标准?
2

智慧不仅仅是数字和技术,智慧是在城市遭遇每一次重大突发事件冲击后,选择提升,还是遗忘。应该去不断反思,才能有所提升。

智慧不仅仅是数字和技术,智慧是在城市遭遇每一次重大突发事件冲击后,选择提升,还是遗忘。应该去不断反思,才能有所提升。
智慧不仅仅是数字和技术,智慧是在城市遭遇每一次重大突发事件冲击后,选择提升,还是遗忘。应该去不断反思,才能有所提升。
面对这些冲击,应培养应对智慧。智慧不仅仅是数字和技术,智慧是在城市遭遇每一次重大突发事件冲击后,选择提升,还是遗忘。应该去不断反思,才能有所提升。能否在冲击发生后形成一套抗灾预估预评的治理体系取决于城市的自主学习能力。城市必须要学习,只有不断自主学习的城市才有出息。
关于城市韧性指标的建立,实际上全球都在努力。从科学角度进行评价的标准,并不是学者进行科研就能形成,标准的发布需要具有权威性,应该由权威的官方单位联合区域城市联盟一起发布。“韧性城市”这一概念在世界上已经历经20多年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到了超越单个城市的时候。单个城市“韧性”,周边城市都是“脆性”,这种情况可能性并不大。如今,应该是一群城市共同“韧性”,城市群落共同“韧性”发展。以长三角区域城市为例,实际上长三角区域城市的命运是绑在一起的,一个城市受到了暴雨冲击,基本上隔壁城市也避免不了暴雨冲击,所以长三角区域城市应该在这场韧性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城市网络、城市联盟,使长三角群落一起更加强韧。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