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昕华代表:发展数字经济需防“脱实向虚”也要“虚实结合”
新华网上海1月21日电(潘清 沈梅)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20日开幕。上海市人大代表、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季昕华表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核心力量,其发展既需防范“脱实向虚”风险,也要“虚实结合”培育新动能。
上海市人大代表、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季昕华 新华网发
新华网:作为在云计算领域深耕多年的民营企业家,您如何看待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成绩和不足?
季昕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上海数字经济规模增速持续高位运行,《2021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上海数字经济的GDP占比超过50%,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超过1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成为上海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2021年10月发布的《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实现生产生活全局转变、数据要素全域赋能、理念规则全面重塑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局面,为2035年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奠定坚实基础。“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政策框架初步建立,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格局正加快形成。
上海数字产业化发展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与发达国家同类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创新能力、国际化水平、平台企业引领性、产业链价值链掌控力等有待进一步提升。唯有坚持创新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补齐“短板”“弱项”,上海数字经济才能迎来长足发展。
新华网:2021年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正式揭牌成立,优刻得成为首批签约数商。您如何看待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您认为上海应如何发力数据要素市场培育?
季昕华:伴随时代脚步从“信息化”迈入“数据化”,数据流正成为激活物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的关键载体。数字化发展的核心是数据,数据的安全流通与共享是决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核心生产力。
从上海数据交易所成立,到今年年初《上海市数据条例》施行,上海正加快推动数据要素流通、释放数字红利方面。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统筹规划、强化创新、稳步推进。当下上海应持续推进《条例》配套的政策措施落实,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主体、鼓励研发数据技术、推进数据应用、深度挖掘数据价值,通过实质性加工和创新性劳动形成数据产品和服务。
新华网:您认为数字经济发展需要防范哪些风险?
季昕华:相比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边际成本更低。资本的深度渗透,令越来越多实体经济行业市场份额被虚拟经济挤占,这一状况应引起警惕。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数字产业化”是手段,“产业数字化”是目的,两者并非替代关系。数字经济应注重平衡发展,避免“脱实向虚”风险。
新华网:上海正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对此,您有哪些建议和期待?
季昕华:上海建设“国际数字之都”,成为国内数据要素资源集聚地和全球数据汇聚流转枢纽,应依托上海数据交易所积极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试点,抢占“上海交易、全球交付”的数据交易制高点;应加快推动政府数据授权运营,推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互融互通,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在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持续促进数字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期待上海能更注重充分发挥“民企力量”。依托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优势,上海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聚集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大批技术人才。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首先要推动拥有技术优势的民营企业与具备实体基础的国有企业协同发展。建议鼓励国有资本对民营企业的战略投资,引导建立混合所有制的专业数字化企业等。同时,聚焦行业龙头、“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头部企业生态,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带动产业链聚集,形成龙头引领、梯队协同、优势互补的集群。
新华网:元宇宙已成为数字经济领域最炙手可热的概念。您如何看待元宇宙为数字产业释放的新机遇?
季昕华:基于现有各种技术的组合和升级,元宇宙是虚实相生、人机结合的“下一代”数字网络空间。作为横跨基础设施、人机互动、去中心化、空间计算、创作者经济等多层面的产业,元宇宙的发展将有力推动社会各层面的技术创新。
2021年末发布的《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能力的前瞻研发,推进深化感知交互的新型终端研制和系统化的虚拟内容建设,探索行业应用”。
面对这一“虚实结合”的新赛道,优刻得和业界同行都在积极跟进相关技术研究和解决方案设计,把握数字产业新机遇的同时,为数字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