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绮委员:“依法带娃”有指导更要有助力
今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依法带娃”成为热议话题。而早在去年底,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绮就对此进行了跟踪调研,并在此基础上递交了一份题为“家庭教育需要家校合作及社会协同”的社情民意,建议建立家校联系渠道、创新家校合作模式,让“依法带娃”有指导更有助力。
在即将召开的今年全国两会上,她将递交的提案继续关注妇女儿童:建议教育部门与公安等部门打通数据壁垒,建立统一信息查询平台,为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设立“一票否决”制,同时也提高相关刑罚判处力度,加强普法教育,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依法带娃”,家长亟需科学指导和帮助
比如说当下的“依法带娃”,曾有学生向她反馈:“学校的一些课外课程内容不够新颖丰富。”课后托管服务中也存在着托管质量良莠不齐,而家长也不知向哪里反馈,该如何反馈。黄绮在后续调研中发现,事实上,不少家长与学校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隔阂”,从而容易引发对教育方式、教育质量、教育理念的认知差异。
“把学生送到学校,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甩手不管’。”黄绮认为,得改变家长的观念,让其担起对未成年人教育的主体责任。“但对于‘依法带娃’,家长们也亟需科学的指导和帮助,需要更多的沟通渠道,从而在家、校、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在黄绮看来,可借助学校力量来指导家长,政府也可以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家庭教育专业指导者队伍,从而让家长增长“依法带娃”的“本领”。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孩子们的闲暇时间增多,而这也能转化为更丰富有趣的亲子活动课程。她还建议,应当让家长“进校园”,通过设立家长驻校日、家长志愿者等活动,激发家校共育的积极性。
强化妇儿权益保护,构筑良好大环境
“控制未成年人玩游戏的举措很对,但能不能‘错峰’限制呢?”
近期,在接受一名小记者采访时,黄绮被问“愣住了”。每当一则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后,黄绮都会找孩子们聊上几句,听听“童言童语”,将合适的内容进行反馈,“应增加未成年人视角,才能实现儿童友好,儿童利益最大化”。
去年全国两会上,黄绮递交了一份提案,建议为自闭症患儿提供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培训机会、开设专门学校。一时间广受关注,许多自闭症孩子家长也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她还收到了中国残联的回复:已将其列入规划中,未来将逐步建立相关学校。
黄绮还抓紧撰写一则提案,建议在“八五”普法宣传教育中,继续从全社会层面加强关于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普法,“让每一个人,都能沐浴法律的阳光”。(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