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申时校园”:孩子的加油站

2022年03月08日 09:36:24 来源: 解放日报

    15时至17时,传统十二时辰中的申时,申城的孩子们在“申时校园”过得怎样?这学期,沪上中小学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涵,以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打开课后服务新天地。目前,上海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已基本实现小学初中学校全覆盖、公办民办全覆盖、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全市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达133.2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96.6%。“申时校园”成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加油站。

    生态体验,提升探究学习能力

    在奉贤,不少中小学都有一片开心菜园。奉贤的“申时校园”里,孩子们走出教室,亲近自然,“小菜园”成为学生户外研学和劳动教育的“大天地”。

    正值课后服务时间,育贤小学的“乐耕园”迎来一群孩子,他们有的观察植物,有的给菜地除草,小伙伴还与老师分享自己的新发现。学校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精心设计季节性内容,并邀请有种植经验的家长参与其中。如何才能让水稻长得更好,怎样让棉花长得又大又白……孩子们和家长共同探究这些问题。

    在奉贤区明德外国语小学的“神奇农场”里,现代科技为植物生长保驾护航。“神奇农场”不仅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还产生了许多奇思妙想的新课题。从一年级学生的课题《认蔬菜》、二年级《种蔬菜》、三年级《蔬菜成长环境需求的调查》、四年级《蔬菜的营养分析研究》到五年级《生物多样性的研究》,通过丰富多彩的种植活动,孩子们亲近自然,探究植物,以生态体验近距离感知生命生长历程,提升综合探究学习能力。

    学生回归户外,参加体育锻炼

    15时30分铃声一响,闵行三中的女足小将们奔向操场,在体育老师、教练的引导下开展足球活动。“双减”后,闵行三中充分利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优势,引导学生回归户外,参加体育锻炼。这支由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女孩组成的队伍,因为对足球的共同兴趣相聚于此,依托学校课后服务平台,渐渐将对足球的兴趣变成自己的梦想。在教练和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多名学生还入选全国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

    中远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兰安琪说:“每天下午的课后服务是我一天中最开心的时间,因为我参加了学校的女篮社团,逐渐爱上了这项运动。”中远实验学校依托现有体育课程资源优势,在课后服务时间段设计、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普及性的体育活动。学校建设了篮球馆、射箭馆和健身操房等十大课后服务专用运动场所,精心开设了适合课后服务时段要求、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篮球、射箭、啦啦操和健身舞等10多门体育运动项目,还系统设计了拔河比赛、跳踢比赛和篮球大联赛等九大系列阳光体育活动。

    引入传统文化,提升艺术修养

    在课后服务时段,零陵中学校园里时不时传来婉转的昆曲唱腔。昆曲社团的孩子们在上海昆剧院老师的带领下,从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学起,领悟昆曲的正确入门路径。

    同处徐汇区的西南位育中学,引进上海越剧院专业资源,组建越剧社团。去年起,学校将越剧学习融入课后服务时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戏迷”们感受到越剧的古典风韵、清新雅致,不仅提升了审美情趣、艺术修养,更加深了自己对中国戏曲的喜爱。

    中山北路第一小学将“皮影戏”这一非遗项目引入校园,融合经典阅读和科技元素,开发并实施了融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电控皮影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项目。为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学校将这一项目融入课后服务时段,通过创编剧本、制作皮影、电控皮影3个探究任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这一传统文化。

    这学期,市教委还专门发布《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系统总结了区、校开展课后服务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为各学校提供有益借鉴和专业指引。(记者 许沁)

【纠错】 [责任编辑: 许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50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