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网”,让长三角变得更紧密
除了看得见的路网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长三角地区还有一张张看不见的“网”正在悄然铺开。记者从昨天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新闻通气会获悉,长三角地区已累计建成22.1万个5G基站,占全国总量的26.9%。
三年间,长三角地区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
跨区域联通,长三角地区变得更“小”了
日前,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中核”——先行启动区的核心区域,“水乡客厅”重点项目正式启动,其中一项重要建设内容就是多条跨省域高快速路的接连贯通。
同样在核心区,沪苏湖铁路建设已进入上部结构建设阶段,全国首座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同桥结构铁路斜拉桥——斜塘特大桥32.6米简支梁现浇已于近日完成。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长三角第一批17条省际断头路中,已通车7条;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西延伸工程已开工建设;长三角高铁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上海开设的沪苏、沪浙毗邻地区公交客运衔接线路已有29条。
在能源方面,浙沪联络线一期、如东—崇明天然气过江管道、上海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一期储罐扩建等天然气重点项目建成投运;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过江通道等重大电力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华东电网内部的电力交换能力和电网稳定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公共服务接连“上网”,长三角生活更方便了
医疗、缴税等看不见的公共服务之网,也越织越密。长三角地区牵头在全国率先开展区域异地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目前已实现全域互联互通,截至今年9月底,长三角异地门诊直接结算超593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15.5亿元。
几天前,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公安机关相互合作,启动长三角部分地区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试点工作。户籍在安徽省、现住上海青浦区的陶先生就在居住地给两岁的儿子申请了一张身份证,“在青浦就能办,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非常方便”。
记者了解到,目前长三角41个城市已有119个政务服务事项可跨省市通办,开通567个专窗办理点,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30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互认。
生态共保联治,长三角地区变得更“绿”了
对四地居民来说,三年来,长三角一体化肉眼可见的成效就是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近期公布的一份“成绩单”显示,各方通过协作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今年1月到8月,长三角41个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高达86.6%,PM2.5日均浓度低至29微克/立方米,同比大幅下降9.4%;在594个水质国考断面中,I至III类断面达502个,占84.5%,劣V类断面已消失。
记者了解到,为打赢长三角区域蓝天保卫战,三省一市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加强机动车、船舶以及非道路机械等移动源污染协同治理,全面落实区域“三油并轨”,提前实施轻型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船舶排放控制区提前全面使用0.5%以下低硫油。水污染防治上,以太湖流域为例,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建立了联合河湖长制,推动流域内水环境、水文信息共享,建立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并针对水葫芦、蓝藻污染等重点问题制定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去年,太湖水质总体评价为Ⅳ类,氨氮与总氮浓度达到控制目标。(记者 张天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