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数交所助力数据更好转为资源红利

2021年11月26日 09:37:57 来源: 解放日报

    昨天,对于一批长期与数据打交道、对数据有着巨大渴求或执着于挖掘数据价值的人而言,是特殊的一天。这天,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

    此前,由贵阳起头,于2015年挂牌了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此后又有武汉、北京、陕西等地跟进,全国兄弟省区市中,已有16家数据交易所,这次挂牌的上海数交所是全国第17家。它新在哪里?各类“数商”缘何扎堆入场?

    第一次

    多年来,国网上海电力公司颇擅长的,就是用数据做公益。但上海数交所却为国网开启一扇窗。这是一扇除了与政府合作之外的“商用”之窗。第一次,数据作为国网的生产要素,走上变现之路。

    国网上海电力公司是幕后英雄。这些年,公司一直坚持将覆盖面广、实时性强的电力数据推送给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服务于“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支撑起城市高效数字治理。同时,在上海社区管理、人口普查等方面,电力数据亦默默助力。但昨天,国网上海电力公司一个名为“企业电智绘”的数据产品,卖给了工商银行。由国网公司负责对企业用电数据进行脱敏、清洗和深度加工,再经模型与算法,形成综合评估报告,作为银行对企业客户授信前的“背书”或旁证,并辅助银行实现信贷反欺诈和贷后预警。

    同样是数据需求方的京东科技,则在这一天开辟了新“数源”。银联,是京东科技此前在场外交易时不曾邂逅的数源提供方。不过今后,在上海数据交易所这样的大平台,京东科技能遇见和选择的数据提供方,恐怕会是过去的数倍。

    更多元的选择,无疑会使京东科技在数据融合与挖掘上玩出更多的花样——结合京东自身产生的海量运营数据,再嫁接融合银联的数据产品“银联智策”,京东科技一方面可提升对城市各类指标的洞察分析,从而更好辅助城市做好精细治理;另一方面,数据融合也将为京东零售、京东商城本身的店铺运营和分析提供支撑,辅助商家选品、诊断、商机洞察、品类优化、潜客挖掘等。

    还有成立已12年的数库科技公司,也在这天实现了第一次——它首次仅凭那些难以触摸的数据资产凭证,就获得了工商银行的授信。数库科技的数据和技术功底,终于登上“宇宙行”的白名单,数字从资源、要素变为实实在在的资产。

    获得感

    而在此前,无论是数据生产方还是需求方,他们大多在场外点对点交易,压根不知数据还能这样买卖。

    不止一家数商向记者坦言,原先在场外交易时,数据产品被高估或贱卖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今,产品在数据交易所公开挂牌,“一对多”的交易可能性大大增强,价格能变得合理。

    “就像是进入一个有品牌的大超市,我会更相信里面的产品质量,相信它具备一定的售后服务。这比以往在大街上到处打听要有效率得多。”数库科技总裁沈鑫这样形容。

    事实上,数商们过去的另一层隐忧还在于,数据交易纠纷发生后,找不到“老娘舅”,苦果只能自己下咽。

    但上海数据交易所不同,此次首批已受理或已完成挂牌的20个数据产品,都经历了严苛的合规审核。审核方之一的协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江翔宇透露了数据产品合规评估的重点——

    “一要对数据交易主体做尽职调查,企业的基础信用、过去3年内是否有在数据领域的行政处罚或相关诉讼等,是最基本前提;二要对数据产品的数据来源的合法性作调查,如系自行产生的数据,须提供系统运行和记录形成的情况报告。若数据系合法直接采集,须提供获得相关主体同意的证明或数据采集合同等;三要确认数据产品的可交易性,企业数据交易的动因、用途及利益相关方等也在考虑之列;四要分析数据产品在流通中的合规性,考虑转让方及相关方是否在数据安全方面具备足够的风险预防、管理和处置措施。另外,数据出境是被绝对避免的,目前注册的交易主体都应是境内主体……”

    国网电力上海公司之所以敢于迈出数据商用第一步,只因顾虑被消除。公司互联网部副主任奚增辉告诉记者,电力数据事关国家安全,重要且敏感,但上海数据交易所明确规定,“不合规不挂牌,无场景不交易”,这让交易双方定了心。“也就是说,我们的数据产品挂牌即合规。同时,国网电力必须针对具体使用场景进行数据深度加工、提供分析报告,而非直接将用户数据拿出去卖。这就既符合买方需求,又能确保数据产品本身的单一用途,用户的明细数据绝不会扩散出去。”

    可能性

    “数据还能这么用?”昨天,进入上海数据交易所,见到一笔成功交易,一位数商表示大开眼界。

    这笔交易,系数库科技挂牌的“数库产业链图谱”数据,该产品精准定位了我国超过5000万家上市及非上市企业的主营业务,并形成海量上下游产业关系及产业链间网络关系。该数据产品现已被国内头部量化对冲基金公司九坤投资购得。

    在“数库产业链图谱”中,可找出任意两家企业间的关联,而不用担心数据孤岛问题,这恰能覆盖基金公司的盲区。举例来说,某手机公司与某工业品公司,看似毫不相关,但或许它们上游的某个原材料是相同的,又或许它们的股东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风险、利益,便在这张产业链网络中传递、累积。这当中,切不可忽略“蝴蝶效应”——某个手机公司的小小动态,就可能引发某个工业品公司的震动。

    此类金融科技,其实在美国已有迹可循。美国智能投研先行者Kensho,在英国脱欧期间,运用相似的图谱方法,预测了脱欧选举造成的当地货币贬值,还分析了美国总统任期前百日内股票涨跌,构建起万物万事与金融的关联。

    “我们要赶紧加大在产业链图谱数据的采购力度。说实话,这类产品若不在交易所挂牌,我还真不知道哪里可觅,也不知数据在帮助公司洞察风险这块会有这么大的好处。”一位进场的基金公司负责人决定复制九坤投资的做法。

    而这,恰是上海数交所诞生的意义之一——在这个平台上,各类数据要素与生态融通会发生各类化学反应,产生各种新的可能性。

    比如,我们大多只看到互联网大厂每天在产生海量数据,但在上海数据交易所,由于大量数据撮合业态的存在,或会撬动另一类数据集大成者——大型国企挖掘发挥其数据的巨大价值。

    比如,曾以为只有A和B之间会发生数据交易,而今却出现了B与C。如果把A和B看成是政府部门和国网公司,那么银行和其他企业便成了那个C。

    比如,像京东科技这样的企业,其身份自由转换,忽而是买方,转眼成了卖方。

    又如,同一数据在过去或许只有单一价格,但在上海数据交易所,随着更多主体的相遇、碰撞,价格很可能出现业业不同、企企不同。

    再如,在上海数据交易所,当数据被最大限度用起来后,原有数据维度有望叠加新算法、新服务,未来实现数据的规模量产也并非没有可能。

    毫无疑问,当下,数据已是继技术、劳动力、资本、土地之外的“第五要素”。去年,美国数据交易量高达2700亿美元,我国则在545亿元人民币左右。但不可忽视的是,全球20%的数据量由中国创造,数据如何转化为资源红利新的增长点,成为上海的必答题。

    再看美国纽约,单座城市对数据的调配量已占全美70%。由此可见,尽管是“第17家”,但成为全国的数据配置中心,一定会大力推进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的建设。(记者 李晔)

【纠错】 [责任编辑: 严曦梦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33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