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高架桥下“金边银角”化身都市“道梦空间”

2021年12月07日 11:38:34 来源: 文汇报

  

  桥下空间成为公共文化艺术角。张伊辰摄

  上海中心城区,一度“沉睡”的高架桥下空间被唤醒,嵌入艺术展区、观景台、篮球场,化身活力社区活动场;桥孔下灰色“水泥森林”不见了,道班房等设施设置与周边环境、城市家具等和谐统一;还有更多桥下闲置角落,经腾退改造,成为智慧停车场,新能源车充电、周边居民停车各得其所…… 

  本市内环以内高架道路约58公里,包含桥荫桥孔约3500余处;跨黄浦江、苏州河等桥梁37座,含桥荫桥孔约300余处——这些以往都市桥荫下的“金边银角”,经过改造更新,不仅将充分释放单位土地的价值,更将承揽起都市宜居宜游的品质功能。 

  全市层面,3000多处桥荫桥孔已基本完成相关空间整治。在此基础上,上海一方面正加快制定《关于本市桥下空间品质提升工作的指导意见》,同时建立“市级指导、属地实施”的桥下空间品质提升工作机制,把桥荫空间从以往狭隘功能利用中释放出来,鼓励各区根据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社交需求,结合周边环境条件,通过从“工程设计”向“空间设计”、从“标准规范”向“高标共建”观念转变,打造一批可欣赏、可漫步、可参与、可阅读,有生活体验、有生动表情的“桥荫新空间”示范点。 

  因地制宜创设“表情”,让功能围着生活走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位于宝山区蕰藻河畔南北高架桥下的“一墙美术馆”正式“开馆”,随即迅速“火出圈”。 

  这块原本平平无奇的闲置空地华丽转身为别具一格的艺术空间。一墙美术馆约有两个标准篮球场大小。空间顶部有高架桥遮挡,具有一定荫蔽性,侧面有邻近篮球空间延伸出的空墙,方便进行艺术布置。别具一格的是,这里每个墩柱都被太空、大象、森林等不同主题墙绘点缀,这些原本冰冷的水泥大家伙顿时有了艺术范儿。 

  一墙美术馆开馆至今,主要采用主题展览形式,与国内高校、艺术团体等合作,通过展出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表达历史与人文的交融,传播文化与艺术的美育享受。迄今为止,共展出三场主题展览,吸引往来游客无数。未来,这里还将搭建起玻璃屋,成为风雨无阻的公共艺术空间,展示居民的艺术创作。 

  注入美学元素,也要叠加更多公共功能。 

  类似的创意,在今年8月完成改造的长宁区北翟路中环桥下空间也能找到。纵横交错的高架桥将这块区域划分为四个象限。设计方因地制宜,将这片约3.5万平方米的四象限场地,以火烈鸟、猎豹、斑马为设计指代标识,引入洛克公园体育设施,嵌入不同体育功能,包括18片篮球场、4片专业足球场、景观绿化公园、停车场等等,人们闲暇运动所需一应俱全。 

位于高架桥下方的一号湾南桥空间篮球场。张伊辰摄

  充分接驳“一网统管”,精细化让高品质可感可触 

  在城市更新方面走在前列的上海,近年来不断探索桥下空间改造更新,迄今已取得一定成果。譬如,本月底,即将完成改造的上中路道班基地将彻底颠覆人们的固有印象。 

  道班房,是指绿化、路政养护工人日常驻守和材料工具堆放、车辆停放的地方。道班房外部遵循“留白”原则,充满设计感;由多个集装箱组合而成的内部建筑更有层次感,也符合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 

  同样符合绿色低碳理念的还有高架空间下新建的新能源车充电站。不久前,黄浦区龙华东路公共(出租车)充电示范站建成投运,这个地处桥荫空间下的上海中心城区大型充电示范站,有20个充电桩,可同时停靠充电40辆新能源车。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和“两张网”融合,这些桥荫空间不再因为空间的荫蔽特质而成为管理“盲区”。相反,结合改造,它们积极接驳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纳入云端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实施后台智慧监控,相关管理和服务得以实现及时跟进。 

  明年,有望启动建设的静安区南北高架苏州河北岸桥下空间,拟增加滑板、攀岩、三人足球等多元潮流运动功能;优化内部运动空间交通流线和外部人车通行交通流线;同时置入一条联动地块的人行景观栈道,让桥荫空间的高品质可感可触。 

【纠错】 [责任编辑: 史依灵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35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