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服务型制造“上海高地”如何造就

2021年12月09日 08:40:48 来源: 解放日报

    “你见过买车送保养,却没见过买保养送车。”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赵海峰,曾为服务不值钱而痛心。

    而今在上海,剧情却反转——做豆制品的清美,其一半以上收入来自供应链管理;制造高端装备的上海电气,开始单卖集成创新专业服务。服务不再随产品奉送,而是“明码标价”的现象,在上海正批量出现。

    近期,包括浦东新区、上汽大通等在内的上海11家单位,荣膺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金字招牌。这已是工信部连续第三次对服务型制造示范进行全国遴选,无论获评数还是命中率,上海均显突出。

    但这背后自有逻辑。在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看来,上海所厚植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之基、创新包容的城市服务文化,以及政府部门孜孜不倦的合理规划、制度保障、生态培育,共同成就了服务型制造“上海高地”的肥沃土壤。

    搬迁上海,因为这里能“读懂服务”

    2013年,资深水泵制造业企业威派格,怀着一个上市梦,决定南下,选择上海作为其开拓“服务”的新起点——它不再只做传统制造,而是致力于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做二次供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之所以搬迁上海,原因多重。“最重要一点,是上海能读懂服务,有愿意为服务定价的氛围,对待制造业所萌发的各种服务新范式,抱有包容创新的态度。企业在上海开展生产性服务业,无论拿地、人才招聘都非常便捷通畅。”威派格负责人说。

    几乎与威派格同期,云汉芯城也将总部落户上海,并在上海完成了从电子元器件的分销商到垂直电商服务,再到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转型。企业创始人说,“上海的大数据、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非常成熟,这些都在为开展服务型制造提供支撑。当我们决定转型做一个公开透明、真正致力于为产业提供服务的平台时,不选上海,还能选哪儿?”

    的确,这两家企业都在上海开启了“开挂人生”——6年后,威派格变身“智慧水务”,在主板上市;云汉芯城以“共享制造”的创新模式,“带飞”业内40万家企业。

    顶层设计为服务型制造保驾

    但罗马非一日建成。

    早在本世纪初,上海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提出将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上海调结构主攻方向,作为突破资源、能源、环境制约的通途。彼时的上海,总承包总集成、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等从制造业中衍生的服务已在萌芽——宝钢集团发力于钢材电子交易平台“东方钢铁网”,上汽旗下“安吉租赁”正成为国内汽车租赁服务行业龙头。2008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实现4188亿元,占全市GDP的30%,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7%。

    审时度势,2009年3月,上海市经信委在全国首设的“生产性服务业处”低调挂牌。同年,上海开始高起点规划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金桥、张江集电港、市北等一批功能区相继获认定,腾笼换鸟,变身“亩产英雄”。市经信委等部门还专门出台功能区建设指引,对功能区土地产出强度设置明确要求,并有严格的复审模板。迄今,上海45家功能区集聚4万余家企业、47万员工,其中市北功能区每平方公里营收超过600亿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系列具前瞻性的顶层设计,都率先出现在上海。2013年,上海开展对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统计,并提出“十二五”期间生产性服务业十大重点领域;2017年,上海发布服务型制造统计方法与评价指标,旨在分行业衡量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水平;2018年,上海又发布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六大重点模式与推进方法,为企业转型指明路径,还公布了《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发展专项支持和实施细则》;2020年,上海服务型制造示范案例出炉,实现标杆引领,《上海市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磅出台……各路政策保驾,为服务型制造枝繁叶茂提供充足养料。

    政府听者有心,催生更多“其他”

    “但凡企业有诉求,政府部门总是听者有心。”威派格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9月,企业无意间说起上海“五个新城”建设中或有“智慧水务”的巨大需求,市经信委相关处室便很快主动张罗,想方设法让产业链上下游对接起来。

    “店小二”的姿态,决定着企业是信心满满,还是心灰意冷。市区联动、梯度培育,成为上海推动服务型制造的又一大优势。市里出台服务型制造专项支持政策后,松江、浦东、奉贤各区均表现积极,都制定了配套政策。市经信委到各区经委调研时,听到最多的呼声就是希望各园区、企业能更多地参与到上海乃至全国的服务型制造主题活动中。

    正因企业实践汹涌,上海遇到痛点也比其他地方更早一些。在“营改增”之前,制造业集团分离生产性服务业后的重复征税、资产划转所产生的税费问题等,成为横亘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前的一块大石。如一些设计公司从母体剥离后,在承接母公司的分包合同时,分包部分除了要缴纳计入母公司部分的营业税外,还要单独再交一次营业税,这导致多数企业不愿“主辅分离”。为此,2012年,市经信委与财税部门制定“鼓励制造业分离生产性服务业若干财政扶持政策”,10家企业首批获得3000余万元的财政扶持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痛点。

    眼下,一路在前的上海,又在为破解新问题贡献智慧。赵海峰透露,近期,工信部正组织一场“制造企业服务收入占比测算”研讨,邀请了包括赵海峰在内的四位高校专家和三家企业。赵海峰兴奋地看到,三家参与企业中,单上海就占了两家,上海的领先与实践可见一斑。

    “经历十余年接力培育、严格筛选和赛马机制,上海服务型制造既有坚实底座,也有中坚力量和灯塔。”面对企业千姿百态、厚积薄发,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秘书长王惠珍无比感慨。记者也注意到,工信部去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在列出工业设计、定制化服务等9种模式外,又留了一道口子——“其他创新模式”。在服务类型已成“森林”的上海,能否涌现更多“其他”,似乎已有答案。(记者 李晔)

【纠错】 [责任编辑: 许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36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