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蒙拉:古典乐是一颗种子
“你的学生喜欢网络‘神曲’吗?”日前,在东方艺术中心为明年2月举办的独奏音乐会与媒体见面的黄蒙拉,听到这个问题笑了:“当然,连我女儿都喜欢。”
1980年出生的黄蒙拉是活跃在世界舞台的小提琴家,22岁获得第49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如今,黄蒙拉的身份不仅是一名独奏家,还在上海音乐学院传道授业,一如他的老师俞丽拿。他10岁的女儿自小拉琴,还曾在黄蒙拉的个人专场上与父亲合奏里丁格的《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孩子为什么还是免不了被“神曲”洗脑?在黄蒙拉看来,这再正常不过。“神曲之所以为神曲,就是旋律、节奏迎合听者的耳朵,而古典乐需要听者主动感受,共鸣可能发生在有一定生活经历之后。”在美育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音乐审美从何入手?“学古典乐,不管是弹琴、拉琴,还是学着听、学着欣赏,都是给孩子多一个选择。当他们的阅历到了一定阶段,会感谢青少年时期曾经接受过这些音乐启蒙。古典乐是一颗种子,埋下去,总有开花的那一天。”
是迎合听众的耳朵还是慢慢等待听众接受,对演奏家来说是一个课题。明年这场“爱的致意”独奏音乐会所选的曲目,对普通爱乐者来说更容易接受。“一方面在古典音乐的范畴里,另一方面又不是刻意迎合,比如改编流行乐、摇滚乐。我希望呈现这样的音乐会——在引领的同时,既然有听众喜欢、想听的乐曲,为什么要抗拒?展现古典乐甜美的部分,没什么不好。”
如今,不少演奏家“跨行”成为作曲家、指挥家,黄蒙拉说,“我也能写,但如果写出来的东西价值不大,写来干什么?我们这个专业很简单,就是演奏、教学。把小提琴拉好,是我想一直走下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