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台《指引》:隐藏款概率须公示 单价不得超过200元
近年来火爆的盲盒在产生一系列社会负面影响后,引发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昨天发布《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规范盲盒经营活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不是法外之地
盲盒经营活动,是指经营者在事先不告知商品具体型号、款式或服务内容、提供方式的情况下,以消费者随机抽取的方式销售特定范围内商品(包括服务)的经营模式,包括互联网、实体店、自动贩卖机等销售形式。
“盲盒绝对不是法外之地。”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竞争处副处长吴艳东表示,盲盒经营活动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经营范围一般在生活消费、文艺娱乐等领域内。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止销售、流通的商品,不得以盲盒形式进行销售。
《指引》明确,对销售资质、存储运输、使用条件等方面有严格要求的商品,不得以盲盒形式进行销售,如特殊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活体动物等。
保护未成年人
虽然《指引》并非强制性文件,但其中多项条款有上位法律法规的依据,盲盒经营者如不执行,可能有违法违规风险。
吴艳东指出,市场监管部门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盲盒产品普遍存在“打闷包”现象,不标示商品种类、抽盒规则、商品投放数量、隐藏款抽取概率等信息,涉嫌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知情权。
监管部门认为,消费者最关注的盲盒抽盒规则、投放数量、隐藏款抽取概率等都是要向消费者公示的必要信息。《指引》明确要求盲盒经营者公示这些信息,并保留完整的概率设定、抽取结果、发放情况记录以备查。
一些将目标瞄准幼儿和金融市场的盲盒也需要引起高度警惕。《指引》设立了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要求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通过线上线下等不同方式确认得到监护人同意。盲盒经营者如不落实《指引》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将涉嫌违法。一些打着“证券盲盒”“理财盲盒”等幌子的涉金融类营销活动,也在法律法规和《指引》的禁止范围内。《指引》要求盲盒经营者不得开展涉金融类营销,不得有介入二级市场的做市行为,不得开展天价炒作、过度营销、饥饿营销。
提供保底机制
近期因涉及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额消费,造成食品浪费等问题,肯德基与泡泡玛特联名款盲盒套餐陷入舆论漩涡,对于这类行为,《指引》也提出了多条倡导性建议。
此外,市场上有些盲盒更是别有用心,用精美又稀有甚至根本不存在的“隐藏款”来吊人胃口,诱使部分消费者失去理性,花重金反复消费。
参与制定《指引》的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郭卫红表示,《指引》特别增设了相关公平交易条款,建议盲盒经营者发现同一消费者在购买同一系列盲盒商品支付达到一定金额或者一定的量(次数、盒数)时,提供合理的途径使其可以获得隐藏款商品或者整套系列商品,简单说就是保底机制。
即使只购买了一两个盲盒,消费者也有权主张法律保护的公平交易权。《指引》明确,经营者不得以盲盒形式抬高普通商品价格。盲盒内商品实际价值应与其售卖价格基本相当,单个盲盒的售价一般不超过200元。(记者 陈玺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