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伟大建党精神 书写不凡履职答卷——2021年上海政协工作纪实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月18日电(记者黄安琪 吴振东 佘灵)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这一年,上海市政协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书写了凝心聚力的“政协答卷”。
筑牢“主心骨”
初心薪火相传、使命永担在肩。政协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协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根本政治保证。
2021年,上海市政协把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砥砺初心使命的“磨刀石”、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的“动力源”,全面落实党中央和市委部署要求,立足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发源地的定位,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中之重,依托国是书院、丽都读书会、委员讲坛等平台,构建市区政协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党史学习教育格局。
图为读书活动总结大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2021年4月10日至6月30日,市政协在全国政协书院开设“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主题读书群。82天时间里,委员网上发言数量超过41万条,并在全国政协书院“中共党史学习读书群”分享“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建强精神家园,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学习体会,呈现全覆盖、深研学、高强度、大联动的火热景象,取得思想进步和团结民主双丰收。
“利用各种时间和大家一起读书、读历史,这种读书形式对我而言是新鲜的,更是印象深刻的。读史使人明智,唯有以史为镜、以史为鉴,才能不忘初心,开创未来。”赵柏基委员的感慨,说出了委员们参与读书群的直接感受。
41万条网上留帖,是委员们“学”出来的,也是委员们“走”出来的。委员们在图书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劳模风采馆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下读书和考察活动,加深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的认识,加深对党的精神谱系的理解。
把党史学习成果融入实际工作。市政协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头走进社区、走入基层,听取民情民意助力民生改善;三级政协委员强化为民意识,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主动走进社区、园区、企业、楼宇,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
聚力“高质量”
2021年,上海市政协坚持以服务“十四五”顺利开局为工作主线,全力推动重大战略任务落实落地。全年举行4次专题议政常委会议,形成10个主席会议成员重点协商办理提案专题,围绕11个专题开展以民主监督、知情明政为重点的年末委员视察,并结合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民主监督计划和议政调研计划进行一系列协商、通报及调研、视察、考察、走访等履职活动,为精准建言提供源头活水。
一年间,就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加快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发展“五型经济”、建设“五个新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点工作,上海市政协深化协商实践,充分发挥决策咨询作用,推动中央、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图为上海市政协围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实施推进情况”开展2021年年末委员视察 受访者供图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长远发展的“必修课”。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将“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作为上海“十四五”的指导思想之一,并首次提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2021年3月31日,市政协“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市场化力量参与机制”重大课题调研正式启动。调研组紧扣《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聚焦市场化力量参与城市数字化转型,深入基层企业走访,听取社会各界建议,着力摸清底数、找准症结、提出对策,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
2021年6月28日,市政协召开十三届六十六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市场化力量参与机制”调研报告。针对“数据孤岛”、市场化力量参与架构不全、关键技术“卡脖子”、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调研报告提出,要从制度、机制、创新政策举措等方面激发市场化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21年10月27日,市政协十三届三十次常委会议上,市政协常委和委员们围绕“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专题议政,系统分析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总体情况,从强化机制重塑、示范先行、场景牵引、法治保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收到良好效果。
善谋“民生策”
“又到年底了,不知道还能不能参加街道举办的协商活动?”年关将近,不少市政协委员不约而同想到这个话题。
到底是什么活动让他们这样“心心念念”?2019年年底,中共上海市委制定《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专门就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机制建设、责任落实、场所设置、经费保障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图为上海市政协委员们在路口实地视察大货车右转必停情况 受访者供图
“零距离协商”“协商议事厅”“协商在一线”“协商活动站”“委员工作室”等富有特色的协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区政协绽放开来。
经过一年多实践,2021年4月21日,市政协召开政协委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推进会,提出全市统一建设“协商于民”委员工作站,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和区政协委员下沉落地,打通三级委员履职界线,推动委员走出政协、沉到基层、融入群众。
2021年7月30日,首批110家“协商于民”委员工作站正式授牌。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协商于民”委员工作站233个,实现上海所有街道(乡镇)全覆盖。2021年12月,“协商于民”委员工作站顺利入选“上海市政协十大工作品牌”。
“我看到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进展,更看到一群优秀基层干部真实的工作状态。我坚信,民心工程定能让人民群众放心!作为政协委员,我也要更加积极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尽到自己的职责。”这是2021年9月,一位市政协委员在参加了街道协商活动后留下的感言,寥寥数言,说出的却是所有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的政协委员们的感动和决心。
截至目前,全国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委员共计305人(603人次),参加基层履职活动达到500余场次,内容涉及加装电梯、养老综合服务、集中充电设施建设、社区文化供给、口袋花园项目、小区治理、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委员就在身边,政协离群众很近。
画出“同心圆”
“Amazing!”2021年5月12日,一群金发碧眼的“洋面孔”现身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一号楼排练厅,在观赏完上海歌舞团舞蹈《渔光曲》带妆排练后,外籍友人对表演发出由衷赞叹。
这是市政协举办的“外籍人士走近政协界别委员”活动现场。活动中,60余名各国驻上海领馆官员、友城代表、白玉兰奖及虹桥友谊奖获得者代表等外籍人士,走进上海市各文化艺术院团,与政协文化艺术界委员面对面交流。
图为“外籍人士走近政协界别委员”活动现场 新华社记者黄安琪摄
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部分市政协委员、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分别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向现场外籍人士介绍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人才、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加强青少年艺术教育等工作进展。
“通过今天的活动,不仅进一步了解了人民政协制度,更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会后,众多外籍人士代表表达了相同感受。
同时,上海市政协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精心打造“澳门青年人才上海学习实践计划”活动、“沪港合作和发展研讨会”两大品牌项目。
通过专题调研、提案视察等方式积极推动华侨权益保护条例、惠台政策等措施落到实处;依托台胞联络组、华侨华人经理人座谈会两大平台,帮助在沪台胞、侨胞反映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引导在沪台胞、侨胞了解形势政策,不断增强向心力凝聚力。
“我们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凝聚同圆共享中国梦的最大共识。”上海市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徐力表示,“我们将抓住建党百年契机,寓思想政治引领于团结民主之中,发挥好春风化雨、争取人心、凝聚共识、增进团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