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东卫代表:停车“绑定”就诊,缓解“医院停车难”
从“基本没法停”到“基本可以停”,但还能做得更好。过去一年,唐东卫代表专门调研了“医院周边停车难”问题。今年上海两会,他带来一份建议:将实施缓解“医院停车难”列为民心工程,让停车“绑定”就诊,盘活更多医院周边有效停车资源。
事实上,在网友们对上海多家三甲医院的点评中,“停车方便”成为热门标签。去年,上海全面推进停车难综合治理民心工程。市交通管理部门对全市45家三甲医院特定时段停车难问题进行调研,制定了“一院一方案”停车专项治理方案,缓解了一批停车难矛盾。但由于多数三甲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集中在中心城区,普遍存在医院占地面积小、道路狭窄、停车位紧张、周边停车条件差等客观情况,唐东卫等市人大代表提出,需借力城市数字化转型契机,盘活资源,进一步缓解这一难题。
“挂号+停车”联动,看病前先约车位
唐东卫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市民去三甲医院前,会使用“上海停车”App先行预约医院的停车位。这项服务已覆盖全市32家三甲医院,预计今年有望覆盖全市45家三甲医院以及区级中心医院。该功能总计提供1022个预约泊位,但这个数量对于每天庞大的停车需求量来说,杯水车薪。
为此,唐东卫建议积极推动“挂号+停车”一体化联动,即打通医院门诊服务挂号系统和“上海停车”App预约平台,精准匹配资源,让就医病患获得停车预约优先权,提高停车位利用率。目前,瑞金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等试点医院已上线该服务,希望能尽快在全市推广。
同时,通过完善停车费设计,比如依据常规就诊时间设立优惠停车时段,此后增加停车成本等做法,让停车位能高效“流动”。
盘活存量发掘增量,提高车位利用率
数据显示,全市医院有效车位5.17万个,但是白天高峰停车数量达5.73万辆;全市三甲医院45家,停车缺口达12%以上。对此,唐东卫建议进一步整合医院周边资源,盘活存量、争取增量。
一方面,多措并举整合医院周边道路、居民小区、公共绿地、学校机关、办公商场等停车场地,实现停车资源错峰共享。如,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附近的长风11号绿地下,建成了与医院车库打通的新车库,成为错峰共享车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取消了原有的路边停车泊位,用指示牌将车辆引流至周边商场地下停车库,并用腾出的这根车道反哺交通,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顾秀平代表也在今年提交的相关建议中指出,应根据道路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每条路的禁停时间段及临时停靠区域。施政代表则在建议中提出,要加速推进路面停车数字化管理,推进车位管理智能化水平等。唐东卫认为,这些建议都适用于医院附近的小马路。
另一方面是争取增量。唐东卫建议,在土地供给、规划指标、投资模式、引导资金等方面出台一些突破性政策,鼓励社会闲置用地和可利用地进行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比如对一些公共空间的绿化进行改造,通过多种形式腾挪空间,增加停车位。
目前,上海已将医院配建车位指标从0.5提高到0.8,从源头上解决停车难问题,并积极纳入智慧智能停车技术。如,结合新建项目,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东院正在建设以人工智能算法软件系统为核心的AGV车库。与传统停车相比,驾驶员可省去寻找车位、倒车入库、寻找车辆、寻找出口、排队收费等环节,实现高效泊车,也提高车位利用率。(记者 单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