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上海两院报告的“五个关键词”看司法的力量

2022年01月23日 09:18:14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月23日电(记者 兰天鸣)法治化营商环境体现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观察中国的法治化建设,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是一扇很好的窗口。

    翻开今年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司法的力量和温度。

    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让企业放心经营、安心发展;以法治的确定性稳预期、增信心;又好又快实现实体正义、程序正义、时效正义……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群众才能有信心、有遵循、有保障。

    关键词一:法治化营商环境

    审结一审商事案件24.6万件,标的额2024.6亿元,同比分别上升9.8%和19.2%;持续打击金融犯罪,批捕861人,起诉1783人(同比分别下降33.2%和38%)……

    上海两院报告中的这些数字反映出上海的经济活跃度、案件态势,以及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

    这一年来,上海法院和上海检察机关面对最新型案件和庞大的案件量,攻坚克难,推出的司法经验层出不穷。

    上海金融法院开庭审理首例证券虚假陈述代表人诉讼案

    例如,“审结全国首例证券虚假陈述普通代表人诉讼案等一批具有规则导向意义的金融纠纷案件”“推动解决破产府院协调、破产程序启动、企业财产查控难题”,推出服务有关国家战略的36项检察举措,率先试点涉案企业合规改革……

    面对“举证难、赔偿低、成本高、周期长”的知产案件审理四大难题。上海法院完善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专家咨询制度。上海检察机关组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率先建立权利人实质性参与刑事诉讼机制,聘任技术调查官协办知产案件。

    “小猪佩奇”商标侵权案、侵害联合利华有限公司商标案;涉互联网企业纠纷案……办理的一批有中外影响的大案凸显了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上海方案”。

    关键词二:平安上海

    法不能向不法低头。2021年上海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2.8万件,同比下降4.7%,案件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郭美美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庭审现场

    对“杀妻焚尸案”和“大渡河路开车撞人致5死7伤案”被告人判处死刑;审结“昭化路厂房坍塌事故案”“贩卖有毒野鸭案”、郭美美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审结“巨如系”集资诈骗案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在一个个大案要案中,上海两院通过检察和审判工作,将一桩桩大案、要案件办成铁案,办进人心。

    办案需要有绣花精神,要通过办好每一起案件,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一年来,上海检察机关对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起诉600人,已经连续5年下降;从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批捕了2350人,同比上升103.1%;起诉妨害疫情防控犯罪89人。起诉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429人;对64.3%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通过附条件不起诉等依法从宽、精准帮教,上海未成年人犯罪占比连续10年下降。

    关键词三:长三角一体化

    协调共进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如今,司法协作已经在长三角遍地开花,攥指成拳 “办过去办不了的案”。

    2021年,沪苏浙皖四地高院会签《长三角地区法院执行工作“一体化”备忘录》,健全异地执行协作、执行数据共享、联合信用惩戒等工作机制,跨域执法办案成为新常态。

    青浦法院会同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两地法院定期召开跨域专业法官会议、建立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曝光平台。

    体现了人民法院帮助困难民营企业摆脱困局,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吴曼诉华澳国际信托公司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等3件案例入选最高法发布的典型案例。

    此外,沪苏浙两省一市的检察机关则联合出台全国首个跨省域知识产权保护指引,统一部分罪名法律适用标准。

    如今,长三角一体化司法协作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的关键词,找准协作最大公约数,减少司法壁垒,用法治的力量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四:司法获得感

    “把“胜诉退费”问题整改列为‘首要项目’,共实退‘胜诉退费’、调解撤诉减半收费等案件16万件8.7亿元。”

    “有些案子竟然在胜诉半年、一年后仍然没有退费成功。”2021年底5月底,一篇反映诉讼费退费时效问题的文章,引起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视。

    对此,上海高院梳理了多个原因:个别法官存在“等待胜诉当事人自行提出退费申请”的传统办案习惯;工作衔接不畅以及退费审批程序繁琐、流程拖沓等。

    上海高院在内网系统增加“全市法院胜诉退费统计”模块,方便领导和办案人员及时查询了解“胜诉退费”情况

    此后,上海高院深入开展了“胜诉退费”专项整改活动。如今整改工作不仅完成,“胜诉退费”完成情况被纳入法院审判管理绩效考核;“胜诉退费”银行账号须作为立案必填项录入;审判系统录入案件生效日期时同步提示主动退费;各法院设置“胜诉退费专窗”……杜绝该现象的长效机制已经形成。

    上海检察机关则在涉及群众公益问题上持续发力,研判公益诉讼线索2634件,立案2331件(同比上升49.2%),制发检察建议或发布公告1484件,提起诉讼124件。城市公共安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等新列领域实现办案全覆盖。

    关键词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不“亮剑”,社会风向就会“跑偏”。力挺什么、反对什么,绝不能含糊不清。

    审理“消防通道停车劝阻猝死案”,判决劝阻者无责,让维护公共利益行为受到鼓励;审理“酒后死亡同饮者担责案”,督促同饮者承担救助义务,让文明饮酒成为新风尚。审理“劳动者为父奔丧被辞退案”,明确用人单位必须在法律规则和道德准则内行使管理权,用司法力量守护传统美德……

    翻阅上海高院的工作报告中,小案件释放大道理,让司法裁判既坚决捍卫社会公序良俗,又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春风化雨,传递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最大公约数”。(完)

【纠错】 [责任编辑: 罗沛鹏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43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