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前瞻性立法助力新终端新技术“换道超车”

2022年02月20日 09:36:51 来源: 文汇报

    当下,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的上海,正着力强化布局“新赛道”,强化“终端带动”。而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正是这样一种涵盖并有望抢占技术迭代主导权、行业标准定义权、价值格局分配权,且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新终端”。

    上海,中国汽车工业重镇,也是国内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实力与发展潜力最大的城市之一,在智能交通管理方面也有着丰富实践和探索,应当争做中国乃至世界自动驾驶技术及相关领域的领跑者。

    《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已于2月15日正式施行,在全国率先明确自动驾驶新技术的管理体制。新技术、新应用,立法同样紧随其后。今年,智能网联汽车也被纳入市人大“立法项”,相关前置调研和探讨早已展开。昨天举行的“智能网联汽车及立法思考”市人大代表论坛上,与会代表聚焦这一话题探索该领域的前瞻性立法,协调政府、企业等各方力量,共同发力“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助推“新终端”更快更有序发展,也推动技术及产业“换道超车”。

    用超前思维规制无序

    智能网联汽车的终极形态是自动驾驶。尽管剥离的是人与车的关系,但却涉及到道路设置、实时交互、交通管控等更多方面。一旦发生交通意外,追责过程、对象也变得“扑朔迷离”。

    而将智能网联汽车纳入立法计划,一方面是借由规范的顶层制度设计来破除迷惘,鼓励更多创新主体积极探索;同时,也是设立规则边界,把牢“安全”大前提。

    市人大代表毛祥东等始终关注如何紧扣“安全”这个大前提,更好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讨论中,有代表提到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值得剖析并反思的《红旗法案》。彼时,作为新生事物的汽车上路后,引发了包括噪音、惊扰马车等在内的“负效应”。1865年,英国通过《红旗法案》,规定:必须有人在车前50米外摇动红旗为机动车开道。实践中,虽然汽车降速、危险减少,却也令整个汽车业陷入被动、丧失活力。

    任何一种新技术,都面临着与现有生产、生活及规则的一种博弈。但在代表们看来,智能网联汽车是必然趋势。既然无法阻挡,就要更好拥抱它,用超前思维规制可能出现的无序。

    特别是,要将各种复杂情形下的法律责任主体梳理清晰。譬如,硬件设备商、软件服务商之间的责任如何划分;还有,车主擅自更改程序后,出厂企业是否承担责任等等。

    “巨系统”下梳理权责主体

    纵观全球自动驾驶产业方向,出现这样两大趋势——单车智能、车路协同。前者依靠的是出色的技术能力,有点像“单兵作战”;后者则需要城市系统的全方位支持,包括路面感知、交通控制等。

    单车智能方向中,车归车、路归路,彼此并不产生直接交互。但步入车路协同阶段,智能路面要能对途经车辆“实时感知”。从车辆颜色、行经路线、速度到车型,都能“瞬时读取”。信息采集后,庞杂数据要实现交互,最终为每辆车规划出“最佳线路”,实现城市交通效能最大化。

    在市人大代表苏梅看来,在城市数治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上海,完全有能力探索车路协同这一新方向。但同时也抛出了新问题:一旦车路协同系统建立起来,其归属运营及责任该如何划分并确立?

    无人驾驶技术,让人们在行车中彻底解放了手、脚、双眼。未来的无人驾驶车路协同体系,更像是一种“点对点”运输下的快速交通方式。

    实践中,轨道交通网络借助专用通道确保行车安全。未来,一旦车路协同系统“上线”,又该采取何种运营方式?路与车的相连,不仅是物理学意义上的“链接”,更是系统间的“贯通”。究竟是交由企业联合体、运营商或是政府部门运营,都需要更高层级的统筹协调。为此,苏梅建议,立法中要考虑顶层设计,建立统一协调部门,涵盖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公安局、交通委等各相关部门,以及涉及到的各类市场主体,由此才能更好地管好这个“巨系统”。

    与会代表认为,无论是法规、观念、产业组织、城市交通体系都将在适应新技术、新应用中不断系统梳理并得以重构,最终实现新的引领。(记者 王嘉旖)

    

【纠错】 [责任编辑: 史依灵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48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