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口前移,将疾病“潜在人群”真正管起来
制图:李洁
虎年伊始,中山医院体检中心收到一家外资银行发来的健康服务预约申请,不仅“续约”,还增加了人数。原来,这家银行去年邀请中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提供一项针对该行职工的“健康服务项目”,除了体检,部分医生还上门为员工分析体检指标、评估疾病分险,并给予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专业指导。没想到,这一“检后服务”反响空前。
一次普通体检的“延伸服务”受到热捧,释放了什么信号?中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江孙芳心领神会:这是大众对“精准健康管理”的渴求。
对医院来说,除了为患者看病,能否在“治未病”上再跨前一步?落实到操作层面,“健康管理”究竟谁来管、怎么管?在上海,历经数年酝酿与筹备,尤其是继去年深度布局、软硬件配置到位后,今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将全面启动“高质量健康管理”服务。
在我国,不论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还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一个信号持续释放,即我国的卫生策略将由“治病端”前移到“健康端”,对预防的重视持续加码,“健康管理”成为一份份文件中的新关键词。
“与其在下游打捞落水者,不如在上游筑坝,防止人落水。”这是在医学界广为流传的话。谈及中山医院的最新服务举措,不少业界人士直言,这是一次事关“未来医疗”的新探索,医学界正迎来一位全新的“筑坝”实践者。
单独建制:关注“健康人群”的健康问题
近年来,中山医院的体检量连年攀升,一场新冠疫情,更提升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据介绍,中山医院的体检以在职人群居多,涉及的健康问题包括高血压、脂肪肝、甲状腺结节、肺结节等。翻看一份份体检报告,一个新情况引发医务人员的注意:“健康人群”的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这样的情形,在日常的体检中司空见惯:A女士经体检发现血糖有点高,但没到糖尿病的地步,不用去内分泌科看病;B先生血压高了,但还不是高血压……试问,像A女士和B先生这样的人需要“管”吗?医学上,这类人群被称为疾病“前期人群”“潜在人群”,传统医学模式下他们往往处于“失管”状态。但如果不管理,3至5年后,他们很可能就成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面对一趟明知方向、速度的“疾病”列车,中山医院决定“破题”。
早在2019年,中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正式成立,由中山医院本部体检部、中山医院佘山院区健康管理中心、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健康管理部三个部分组成。中心的健康团队,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全科医生为核心,担任健康管理专职医生,与健康管理护士和助理一起组成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团队,全院各专科提供医疗技术支持。
可以说,这是一个颠覆传统医院理念的全新架构、单独建制——这里不治病,却与医院里的所有学科都有关,因为它事关每个人的健康。
“闭环”理念:打造一站式特色健康服务
“这不仅仅是体检,是根本上的理念之变。”说起“健康管理”,中山医院副院长仓静打的一个比方让记者印象深刻:体检的根本目标是希望人们不生病,或生病了能早发现、早干预;这好比汽车年检,即便汽车没问题,每年都要去做系统检查,这叫“定期保养”,等发动机、刹车真出问题了,就不叫年检了,叫修车。
“健康管理”好比身体的“年检”,这是第一步,而后还得跟上第二步,那就是“保养”,对身体来说就是:体检完成后,还得把在体检中发现的健康问题管理起来,形成一个“闭环”。
“闭环”理念,深植于中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提供的三大层次服务中。其中,第一层次是预防保健,即开展周期性健康体检,加强健康风险监测和预警、疾病预测等;第二层次是健康风险干预,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开展科学预防和干预,并予以效果评估;第三层次,充分发挥中山医院的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和专科医疗技术优势资源,推出以全科医生为基础、专科优质资源为延伸的“MDT(多学科)+健康管理”一站式特色健康服务。
仓静始终记得,这个“闭环”是中山医院院长、中科院院士樊嘉亲手给她画出来的——从健康管理中心的理念,具体到规划框架,细致到要招什么样的人,如何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樊嘉一一画在图纸上。这也可以说是樊嘉这位一直与肝癌等恶疾鏖战的肝脏外科专家的最深体会——“防治结合,预防在前”。
樊嘉直言,中山医院将要打造一个以健康为中心,面向全人群,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筛查、疾病预测、诊断、治疗、康复,全方位、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真正实践“‘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关口前移,健康服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
新理念、新架构之下,新气象、新见闻不断。在中山医院佘山院区健康管理中心,有针对睡眠进行评估的检查项目:白天体检完,晚上听一堂名叫“一夜好眠”的课程,这其实是睡眠科普沙龙,教体检者如何保持“好睡眠”。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很多慢性病出现了。不少人都在考虑要适当运动,但究竟怎么科学运动呢?运动涉及个体的关节、体能、心脏频率,中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要求康复师带着人们开展适合自己的运动,后续还要开展随访。”在仓静看来,健康“赋能”同样重要,即赋予个体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
模式创新: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深层次医学改革
在我国,“健康管理”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医学学科,中山医院也是国内早期探索推进这一新兴学科的三甲医院之一。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山医院,以“健康管理中心”为起点,还在推动更为深层次的医学改革,涉及医学管理、科研、人才队伍等。
“我们在体检报告上经常会看到‘半年随访’‘门诊随访’,为什么是半年?这都是基于循证医学的依据,也就是在以往大人群的跟踪研究中发现某个小结节、增生在半年、一年后的变化概率而得出的复查时限建议。我们希望持续做深、做细这个依据,要让每一条体检报告结论的背后,都有最严密的循证依据及相应的科学指导。”江孙芳告诉记者,这个目标正是基于中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有别于传统医院的组织架构,为此,医院已引进大数据、金融保险、AI算法、工程学等非医学领域人才,这些“新面孔”悉数加盟中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下设的规划发展部、医疗事业部、科研创新部等全新部门。
中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单设的“科研创新部”就颇有看点。在中山医院,“健康管理”不仅作为一个独立的临床业务科室、一个独立的学科,还同步推进着科学研究,并把科学创新作为学科发展的原动力。
中山医院佘山院区主任沈松介绍说,去年全新引入联影公司的全世界第一台5T核磁共振,骨科专家、放射科专家就与健康管理中心热烈探讨着如何开发高端设备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三高’人群到底怎么运动比较好、老人运动后的关节变化、可由此获得更细致的捕捉,由此进一步指导运动康复计划”。
“健康管理中心的科研,包括健康管理创新模式的探索,肿瘤、慢性疾病早期筛查技术的研发,以及围绕新生物标记物、关键指标开发的可穿戴远程监测器械等,涉及医工、医理、医文交叉等多维度。”仓静告诉记者,中山医院推进的“高品质健康管理”以数字化、智慧化为特点,希望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探索一个普惠化模式,将健康管理结合社区、医联体、全科医生等已有配置惠及更多人。
当然,“健康管理”在推进中,或许也要直面“叫好不叫座”的困局,给出新的答案。业内分析,收费模式相对模糊就是这项新服务在推进中需要突破的难题之一,这也是大部分医院目前仍在“观望”的原因所在。
据悉,国家层面目前对“健康管理”尚无收费标准,如何评价其劳务价值,需要证据模型。简言之,一个胃镜检查到底在多大程度上降低了国民胃癌发病率,需要时间与证据积累。
“一个新政策,需要有人先试水。”樊嘉称,今年,中山医院将做深健康管理的“内涵”,着力创建“中山特色”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和标准。(记者 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