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得到”的生活物资怎样“拿得到”

2022年04月04日 10:18:27 来源: 解放日报

    近日,上海战“疫”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生活保障物资尤其是蔬菜等农产品能否跟得上,是近来市民尤其关注的话题。

    从各方给出的信息看,生活保障物资并不短缺。以蔬菜为例,不论是市郊田头,还是来自兄弟省份的支持,上海市民喜爱的“绿油油”正在一茬一茬地生长、一车一车的运输。可为什么不少市民还是觉得“买菜难”,为什么还在想方设法“囤菜”?关键问题是,在“看得到”这些生活保障物资的同时,更要保障人们顺利地“拿得到”。

    对身处封控小区里的市民而言,“能不能从线上买到菜”已经成为“市场供应是否充足”的重要标志。因为非常时期,消费方式变了——对绝大多数封控小区的居民而言,只能通过线上采购才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即使在前期部分社区尚未进行封控时,疾控部门也已多次公开建议尽可能通过线上采购,使得居民更倾向于通过线上平台选购。如此一来,就出现了哪怕小区附近的商超卖场、菜市场里的农产品等生活物资非常充沛,市民却依然觉得“买不到”的困境。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并非增加生鲜电商的运力那么简单。按照上海农产品市场以往的消费特点,生鲜电商虽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消费方式,但“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交易量占全市农产品消费总量的比例并不高。据粗略估算,上海大约有70%的蔬菜交易仍旧按照“批发市场—零售商”的传统模式。这里说的“零售商”,可能是商超卖场,也可能是街边的夫妻老婆生鲜店,更多的是菜市场里的一个个摊位,而不是生鲜电商。

    可见,生鲜电商的交易总量并不大,所以即便增加生鲜电商的运力,仍旧不能满足大部分市民的买菜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换一种思路让“看得到”变“拿得到”:推动原先没有或无法提供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销售渠道,快速对接市民线上下单需求。

    其实,有些社区已经探索出了有效方式。例如,在基层干部、物业或热心居民的牵头下,他们将沪郊农业合作社、超市卖场、菜市场里的农产品资源通过“小区团购”的方式,实现了统一预定、统一配送的“集定集送”,既避免居民分头“秒杀”,又解决了供应渠道运力有限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缓解了居民“买菜难”。

    不过,这一模式也有缺陷,就是缺乏统一部署,仍以零敲碎打为主。据笔者了解,很多农业合作社、商超卖场、菜市场本身并不具备物流资源,为了能送货上门,绞尽脑汁,私家车、快递公司等全用上了,但也只能解决一部分小区的买菜问题。难怪有市郊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负责人发出呐喊:“我们有菜,但怎么送到市区?”

    这个时候,迫切需要各方面都托一把。例如,眼下已有属地政府协调了公交车资源,在部分地区为生鲜电商配送集中订单。能否也考虑将以上配送能力对接商超卖场、菜市场、生产基地的供应资源?这样,等于开拓了更广阔的供货渠道,也能让上海农产品交易的主力军发挥作用,把“看得到”的生活保障物资变成市民家门口的“拿得到”。

    从深层次看,“看得到”与“拿不到”之间的矛盾,其实是特殊时期市场供应方式与市民消费习惯不匹配的问题,也是传统交易与数字化经营之间的差距。眼下,很多传统交易方式的经营者正自发通过“线上团购”“社群接龙”等方式打通供应与需求,如果这个时候政府部门能推一把,未必不能取得积极且长远的成果:一方面能缓解当下市民的“买菜难”焦虑,另一方面又能鼓励传统经营者尝鲜新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所作为。(任翀)

【纠错】 [责任编辑: 史依灵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543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