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联络员”、爱心货架:沪郊抗疫互助让居民安心
新华网上海4月9日电(记者李荣)封控期间,独居老人、生活自理困难等人群的一日三餐和特殊需求如何及时有效得到满足?有些家庭日常生活资源储备开始“余量不足”,内心有点焦急,怎么办?
沪郊基层的“基层智慧”发挥了作用,“爱心联络员”、爱心货架等有效的尝试在各地涌现了出来,通过抗疫互助,让居民安心。
金山吕巷镇组建关怀专班,挂图作战,精准服务,推行“爱心联络员”制度。在干巷居民区,通过做抗原检测“扫楼扫埭扫街”,核查排摸了社区独居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等居民13户15人,第一时间招募了9位“爱心联络员”分片结对,形成“抗疫期间生活自理困难人群关怀一览表”。
“爱心联络员”每天至少一次“电联”结对对象,询问饮食、生活、用药等方面的需求。不能自行烧饭做菜的,居委会就安排“爱心联络员”送餐上门。
沈英是姚家村8组82岁高龄独居老人沈道根的“爱心联络员”。老人腿脚不便,生活自理困难,他子女也在其他镇上封控着出不来。沈英就每天到老人家里送餐,帮忙打扫卫生,让老人的居住环境能够好一些。同条埭上的邻居包杏弟,也会开着电瓶车载着老人去做核酸,邻里互助,爱心接力。
吕巷镇各村(居)已经过多轮排摸核查底数,在村(居)的党建阵地或者信息公示栏张贴,专人负责、动态管理。在配药需求上,对于高血压等常规药品,经家庭医生核实后,就由“红色跑团”志愿者负责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不开门但营业”的4家药房进行统一代购;对于个性化药品,专门成立了一支持证可跨区域的“红色跑团”,设置专车,跨镇代购配药。
在朱泾镇,陆续推出了爱心货架、“红色专车”,提倡战疫里的“共享+” 。
“小分享”拉紧“心”距离。社区居民之间互相“投喂”之风悄然升温,“半瓶酱油、一袋盐、2个鸡蛋、2个番茄”的“捐赠”情节不断上演。为了规范居民们的“共享”方式,鸿悦华庭小区志愿者将无接触货架的最上层腾空了出来,居民们贡献的各类食材都被有序摆放在架子上。
眼下,鸿悦华庭的居民们通过镇上的集采集供平台和各类电商采购的一份份物资清单里,多了一份“暖心的牵挂”:有给别人家孩子的新鲜水果,也有给独居老人的鸡蛋与鱼。志愿者定期将货架上的食材拍照发群,“大家都是选几样,没有人会一次要很多”。
而在待泾村,一辆辆红色的景区观光车也正“化身”为防疫的共享专车,由“花开海上”生态园的员工驾驶,带着医护人员和带路的村民志愿者,穿梭在村域内的各组村埭,为不具备外出能力的特殊人群提供核酸检测的上门采样。
“花开海上”生态园副总经理包晓东,是驾驶防疫专车的主力成员之一。她承租村民的房屋居住,已经把待泾当作了自己的“另一个家”,与村里一道度过这个难关。目前,生态园的大部分留守人员都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成为了村委会重要的补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