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这里,生活依旧”——蓝先生的方舱视觉志

2022年04月12日 18:29:3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4月12日电(记者有之炘 孙青)“我和春天的约会还没到,疫情却和我提前相拥。”上海市民蓝先生在上海临港方舱医院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调侃地说。这是他和家人入驻方舱医院的第五天,他重拾了跑步的习惯,地点从家门口的花园换成了“7号舱”,他的儿子和隔壁床位的同龄人成了新朋友,他还拿起手机自制了一部记录方舱生活的短片……

  和大部分方舱医院的患者一样,从3月底以来,家住上海浦东的蓝先生和他的家人经历了从核酸异常到疑似,再到最终确认一系列的过程,心情也随之由焦虑和担忧,转为了坦然面对。4月7日凌晨,他和父母还有儿子经过连夜转运,作为收治的第二批感染者,住进了上海临港方舱医院。用他的话说,“拉开序幕了,准备投入战斗”。

  “这座方舱医院硬件设施不错,拖鞋、床单、被子、洗漱用品什么的应有尽有,淋浴室和洗手间数量充足,并有保洁员‘大白’清扫。”蓝先生告诉记者,“这让我和家人们紧张的心情松弛了下来,我们积极配合医护工作者,安心养病。”

  上海临港方舱医院由上海、江苏、浙江三支医疗队协作共管,联合开展医疗工作。蓝先生所在的7号舱由浙江医疗队负责,处处可见“大白”忙碌的身影。日常发药、测核酸、询问病情、解惑答疑,透过这些医护工作者包裹严实的防护服和面罩,蓝先生能听到他们年轻而沉稳的声音,感受到他们专业又耐心的态度。“不只是身体上的医治,医护工作者还关注着患者的心理状态。”在蓝先生看来,方舱医院就是患者的诺亚方舟,这些医护工作者驾驶着这艘大船,在疫情的逆流中,左右突围,冲出生天。

  在方舱医院的日常生活,除了吃药、测核酸、量体温、一日三餐之外,每个人都试图恢复正常的生活,让日子过得更有烟火气。平日里就爱好摄影的蓝先生拿起了手机,记录着方舱生活的一点一滴,也希望让家人、朋友以及更多人能够看到真实的方舱医院。

  图为蓝先生拍摄的井然有序的上海临港方舱医院。

  在他拍摄的短片中,有在漱洗台前慢悠悠洗发的女子,有帮助病友理发的大叔,有绕着方舱折返跑的锻炼者,有在妈妈的陪伴下拉小提琴的女孩,有在格子间打开电脑忙碌工作的上班族,还有刚上完网课骑在行李箱上玩耍的孩子……与其说方舱是一座医院,不如说它更像一个生活小区,病友们就是相亲相爱的左邻右舍。

  4月11日上午10点,在达到出舱健康标准并完成出舱手续后,上海临港方舱医院首批康复者出舱。蓝先生仍有些咳嗽,还在方舱继续接受治疗,等待康复。

  “在这次疫情中,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患者都经历了精神上的蜕变,我学会了如何拥抱人生中的不确定性,我的儿子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了。”蓝先生充满信心地说,“虽然‘狡猾的’奥密克戎很难对付,但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保持乐观和坚持,最终我们将获得胜利!”

【纠错】 [责任编辑: 许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55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