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信息

古迹遗址日线上主题论坛成功举办

2022年04月21日 18:19:23 来源: 新华网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的主题为“遗产与气候”,日前,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指导,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联合行业多家单位,在上海以连线方式举办了“气候变化与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主题论坛在。多位国内文化遗产保护行业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

    近年来,“防患于未然”的保护思路在全球文保领域逐步形成共识,并成为当下行业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国内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应用方面专家李晓武认为,构建不可移动文物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是实现预防性保护的重要举措。他以庐山国家公园遗产地(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为例,分析了在风险管理理论和现代科技支撑下,庐山世界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体系构建的路径和特色,为国内遗产地预防性保护的一个借鉴范本。

    庐山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监测预警中心主任熊焰也提到,庐山气候特殊,全年有180多天是雨天或雾天,“不识庐山真面目”对文物保护即是一个挑战,也打开了文旅融合的新想象。“遍布庐山的监测系统既能为专家、工作人员提供实时数据和决策依据,同样它也是一幅很优美的数字作品,公众游客通过监测中心可以欣赏到不同角度的庐山风景。”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主任燕海鸣指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遗产地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来自气候变化的威胁。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委会秘书长魏青也表示,国内不少自然遗产也正遭受着气候灾害的威胁,“像鼓浪屿这样的岛屿世界遗产,对它来说风险、威胁和破坏力量最大的是台风的灾害问题。我们在申遗成功后建立了台风监测系统,除了尽可能避免遗产资源受到直接破坏,更希望能提升当地应对灾害的能力,加快恢复灾后秩序。”

    此次主题论坛也是“今古集”文化讲坛的开篇之作,今后论坛还将围绕着城市更新、文旅融合、红色传承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等议题,邀约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展开讨论和对话,为文物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纠错】 [责任编辑: 许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5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