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进时令蔬菜,让大家尝尝春天的味道
3日早晨7点不到,徐汇区长桥菜市场所有照明灯都已亮起。一车货到了,一场紧张的接力开始了。早已准备就绪、防护服穿戴整齐的高铭言和同事们立刻忙活起来。
“每包总得搭配3-5种蔬菜,让大家换换花样”,他已经出了一身汗,但手头没停,600多份蔬菜包白天要送往居民区。高铭言,上海铭言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旗下企业在徐汇区有20多家菜市场。作为一名拥有35年党龄的老党员、保供企业负责人,3月中旬以来,他积极与各地的蔬菜基地供需对接,紧急调运蔬菜,送往虹梅街道、长桥街道、华泾镇等街镇,负责100多个小区保供。截至目前,已经累计提供蔬菜包10多万份,共计2000多吨。
“老百姓要吃,我就要想办法供上”
“华滨居委会‘200包+姜蒜’”“罗秀路213弄110份”……高铭言手机屏幕一直闪烁,微信群里,来自居委会的需求不断。这是高铭言定下的唯一供货方式:与社区结对子,保供蔬菜套餐,“居委会集单,集采集配”,物资能够合理分配,帮助到最需要物资的那些市民。
最多的时候,他们一天要供应7000多包。40吨蔬菜堆满了1000多平方米的菜市场。“没办法,人手紧张。我们30多位同事已在这‘安营扎寨’50多天了。”高铭言既担心居民没菜吃,又担心蔬菜烂在这儿,撸起袖子与同事们一起干活。
3月中旬以来,昼夜完全是颠倒的,对接货源、运输、卸货、分包、送货,这是高铭言生活的全部。保供的瓶颈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环节,他都要操心,但“老百姓要吃,我就要想办法供上”。
手机通讯录里,但凡有与蔬菜基地有交集的联系人,他都打了个遍,就是为了筹措、拓展货源,“兄弟行业互助搭了把手,总算熬了过来”。
但货啥时候能到,始终是未知数。有时凌晨一两点钟,有时傍晚五六点钟。但送货时间是固定的:要赶在天黑前送到居民区。这样一天天下来,高铭言忙起来每天工作18小时,数十天没睡过囫囵觉,最多扒几口饭,然后穿着“小蓝”眯一会儿。一旦蔬菜来了,马上就投入又一场新的硬仗。
尽管运力紧张,但他还是坚持:载重1.5吨的货车最多一次送200袋,不能再多!“蔬菜一压就坏,必须平送,我得让这些来之不易的蔬菜包,完好无损地到达居民家中”。
最艰难时刻已过去,货源和运力压力减轻很多
在这50多天里,高铭言从没哭过,“我之前当兵的,哪里哭得出”。但也有一次鼻酸,“险些绷不住”。
“3月底到4月5日左右,是最艰难的。”他说,那几天订单激增,进货却十分困难,偏偏又碰上天气转热,延误时间一长,蔬菜就极易腐烂。往往进来20吨,就要损失将近5吨。
看到来之不易的蔬菜烂在眼前,硬汉熬红了眼,“居民区书记对接的时候,掉着眼泪跟我说:帮帮忙。我一下绷不住了,老百姓在家等着,我觉得对不住!”高铭言憋着一口气,竭尽全力组织货源。
最难的时候,他们还是抽调部分菜品送至共建居委会,让小区里的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居民,能够及时吃到新鲜蔬菜。这一举动得到了居委会和小区特殊群体的点赞。
高铭言旗下公司每包菜的定价都是30元,含有3-5个品种。最艰难的时候,一包8斤以上,现在菜价平稳后,每包9斤以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疫情期间,菜市场的保供稳价作用特别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居民餐桌上的‘安全感’”。
好在,最艰难时刻已经过去,眼下货源和运力压力都减轻了很多,高铭言也开动起脑筋,想让居民们吃得更好:蓬蒿菜、番茄、茄子、鸡毛菜,最后不忘加一把上海青。“这些天轻松点儿了,希望就在眼前。我们也给大伙换换口味,多进时令蔬菜,让大家尝尝春天的味道”。(记者 王宛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