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与天文爱好者携手“追星”
天文馆工作人员向参观者讲解“双焦点可切换一米望远镜”。 资料照片
“七星连珠”、最大满月、武仙座τ流星雨……今年夏天的夜空,精彩天象不断上演,吸引了众多天文爱好者观测和拍摄。在很多上海天文爱好者的“追星”历程中,有一座科普场馆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就是上海天文馆。
上海天文馆开馆一年来,天文爱好者们参与了一系列馆方发起的天象网络直播、摄影作品展示等活动,分享他们的“追星”收获和感悟。
流星雨和“七星连珠”
今年5月30日21时—5月31日17时,上海天文馆开展了持续20小时的武仙座τ流星雨直播,吸引了近200万人次观看。上海天文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部长施韡介绍,馆方与天文科普人华佳骏等人商议后,决定与天文爱好者们设在上海崇明岛、宁夏贺兰山、四川成都等地的机位联动,开展多地联合直播。华佳骏供职的企业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有机位,那里光污染少,大气条件很适合天象观测。结果,在上海和成都天气条件都不甚理想的情况下,贺兰山脚下的流星雨“慢直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夜幕之下,群山之间,一道道流星划过天际。
今年6月中旬,罕见的“七星连珠”天象来临。随着水星运行至西大距的位置上,七颗“龙珠”终于齐聚在太阳西侧,它们在日出前的东南方天空中一字排开,形成“连珠”景观。从南方开始,往东方日出的方向看,依次为土星、海王星、木星、火星、天王星、金星和水星。
6月16日,上海天文馆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两张以陆家嘴“四件套”(东方明珠、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为地景的天象照片,展示了“七星连珠”在夜空中的位置,引起数万名网友关注。
为爱好者带来新体验
展望未来,这座天文爱好者的精神家园将带来什么新的体验?
上海天文馆天文研究中心主任林清介绍,毗邻主展馆的“双焦点可切换一米望远镜”是国内最大口径的科普光学望远镜,调试工作结束后将正式启用。这架望远镜的主镜口径为一米,采用可自由切换的双焦点设计。其主焦点视场为1.5度,可开展大视场巡天观测;耐氏焦点视场为10角分,用于高分辨率天体观测。“启用后,上半夜它向普通公众开放,工作人员会指导他们用目镜观测月亮、行星等天体;下半夜进行专业观测,为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天文爱好者服务。”
届时,公众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比如研究某颗变星的亮度变化规律、某颗小行星的运行轨迹。课题如通过专家评审,“双焦点可切换一米望远镜”就会按照课题方案“盯紧”某个天体、长时间采集相关数据。
陨石也是不少天文爱好者的研究对象。上海天文馆正在建设陨石实验室,将填补上海陨石研究的空白。“前阵子的疫情耽搁了设备采购,我们计划今年底建成这个实验室。”林清说,有了切片机、电子显微镜等设备,科学家和陨石收藏家就能探索“天外来客”所蕴含的太阳系早期历史。
对上海市天文学会理事、五云坊陨石工作室创始人张勃来说,上海天文馆的陨石实验室将改变他的工作状态。“过去十几年,我都把陨石送到紫金山天文台的天体化学和行星科学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建成后,我可以把一部分陨石送到临港,提高研究的效率。”
张勃表示,五云坊陨石工作室将配合上海天文馆,丰富陨石样品的类型并开展深入研究。他建议馆方引进一些天体化学或地质学人才,与天文爱好者一起利用实验室的先进设备,揭开更多陨石的秘密。(记者 俞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