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青浦打造英才近悦远来梦想之地

2022年08月29日 08:40:18 来源: 解放日报

  留美博士贾兴华,最近心里一块大石终于落地:去年选择回国发展后,他一直为5岁幼子读书问题发愁,受疫情影响,孩子已在家闲了大半年,眼看9月将至,怎么办?“青浦区人才办了解情况后,告诉我区级政策对人才子女就学有优待,帮我对接区教育局联系了幼儿园,解决了入学事宜。”

  在青浦,如今正有许许多多“贾兴华”选择在这个国家战略集聚之地创新创业。目前,青浦区人才总量已超20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近一半,其中不少是高层次人才和高学历创新创业人才。是什么让他们选择青浦?

  “我们正把人才作为构筑战略优势、打造战略品牌、实现战略目标的第一资源,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将青浦打造成天下英才近悦远来的梦想之地。”青浦区委书记徐建说。

  人才与地区“心连心”

  吸引人才究竟有没有秘诀可循、捷径可走?在青浦区人才办,记者得到了一个有趣的答案:“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引才聚才的过程和谈恋爱很像:你懂我、理解我,我才愿意来。对政府来说,和人才‘交心’最关键,双方要有缘分,有‘心灵契合度’。”

  这种契合度,首先体现在“专业对口”上。地区产业发展方向是人才成长的最大利好、最佳赛道。在新鲜出炉的《上海市产业地图(2022)》中,青浦区的产业定位为数字产业、会展商贸、现代物流、北斗导航。在青浦,大量人才正涌入这些新赛道,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人才和地区的契合度,还要看政策是否“贴肉”。为了增强人才政策针对性,青浦区人才办开展了人才政策调研工作,比较研究青浦周边区和北京中关村、粤港澳大湾区、上海临港新片区等地的人才政策,最终形成了“青峰1+5+X”人才政策体系。

  青浦区委组织部部长、区人才办主任李方明告诉记者,在“青峰”人才政策出台前后,区里开展了多轮第三方成效评估,力争让人才需求和政策供给精确接榫。比如有企业家提出,“有些人才政策略显‘阳春白雪’,全公司只有董事长一人能享受,希望覆盖面更宽”,目前青浦除高层次人才享购租房补贴外,来青人才能申请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物流企业中‘蓝领’技术骨干是中坚力量,但学历难以匹配安居补贴人才标准”,目前青浦人才政策不“唯学历论”,而采用在企业、行业中的贡献程度等综合评价方式。

  构建人才集聚“引力场”

  当下,多项重大战略在青浦叠加,青浦从未像这些年这样强烈渴求人才。如今,这片充满机遇的发展热土,正对天下英才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引力”。

  这些年,青浦人才“引力圈”正越来越大。自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设立以来,青浦协同吴江、嘉善两地,积极推进人才资格互认、标准共订、服务共享。面向未来,青浦正高起点推进建设“长三角(青浦)国际人才港”,并将创设长三角海外人才服务专区、打造示范区线上联合招聘专区等。

  青浦的人才“引力场”不只在空间上延伸,同时也在时间上向未来拓展——今时今日的“双创苗子”乃至业界“小白”,未来有可能成为行业“大咖”,用成长性思维培育人才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青能浦卓”人才培养品牌应运而生,青浦区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合作,面向企业家、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基层职工提供技术培训和在线学习平台,目前累计已有30多万人次参加培训。通过培训,不少创新创业者已从“幼苗”长成“大树”。

  把视野放得更大,可发现全球人才资源配置正呈现新格局,海外人才加速回流,青浦正把握机遇“造林引鸟”。目前,长三角数字干线(青浦)留学人员创业园已设立,入驻园区的留创项目可享受创业开办资助、贴息贷款、就业补贴、场租费减免等优惠,留学人员可获每人每月最高3000元的租房补贴。

  为人才打造“温暖家”

  引进、留住、培育人才之余,青浦也致力于为人才提供细致服务,为人才打造“温暖家”。“我们提供的不只是一张冰冷的办公桌、一纸没有说明的政策,而是热情的全程扶持、带着温度的答疑解惑。在人才面前,我自己也是HR,希望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青浦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才办常务副主任凌敏说。

  保障落户和安居,是人才“乐业”的重要前提。人才落户方面,在青浦,对企业招录离校两年内初次就业的青浦户籍高校毕业生且稳岗6个月的,按每人5000元给予就业补贴,市区两级政策可叠加享受。人才安居方面,青浦对高层次人才购租房、青年人才租房和人才公寓申请均有优惠。以人才公寓为例,目前青浦已筹措公租房性质人才公寓3000余套,已为500余家重点企业提供人才公寓2500余套。在青浦,人才公寓房源主要来自新建商品房的5%配建项目,此外还有乡村人才公寓、青年人才社区等多种形式。

  目前,青浦正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打通服务人才“最后一米”。比如设立“青峰”人才服务专线,承接人才政策咨询、意见反馈、事务求助等;为区级人才发放“人才金卡”,提供体育健身、观影观剧、医疗保健等服务。根据青浦区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区人才总量将超过31万,人才总量在从业人员中的比重将超57%。(记者 茅冠隽)

【纠错】 [责任编辑: 许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56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