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发布联合攻关系列成果

2022年08月31日 09:45:39 来源: 新华网

  2022浦江创新论坛期间,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遴选了20家企业的急迫需求,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两大先导产业领域,面向全球发出揭榜任务。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于2021年5月正式揭牌。一年多以来,长三角的创新资源正更好地“握指成拳”。2022浦江创新论坛上,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发布了《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等3项政策文件和系列合作成果。

  “实施‘揭榜挂帅’等新型项目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重点企业作用,组建跨区域创新联合体,促进创新要素跨区域协同和流动。”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说。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8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长三角地区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3个、国家级科研基地315个,多个国家实验室挂牌组建……建设一年多来,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区域协同联动机制日趋完善,形成了多项制度协同的新举措。

  ——“共同出击”,增强科创策源能力。2021年长三角地区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数和金额均超过四地获批总量的75%,还联合多地创新资源,成功研制“祖冲之二号”和“九章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聚焦光电技术、氢能技术、先进激光与精密制造等方向,培育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研发载体。

  以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为例,上海科技大学沈定刚团队承担了部分课题,位于上海的高端医疗设备公司联影医疗提供“装备”支持,而联影的大部分供应商都分布在苏浙沪长三角地区,形成了稳定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技术的发展与前沿科学研究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在国家重大前沿科研项目中,我们既要研究解决各种科学问题,也要带动国产设备核心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双向‘赋能’。”上海科技大学教授沈定刚说。

  ——“二次开发”,增加科技成果转化活力。2021年,三省一市间输出技术合同2.1万余项,交易额877亿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长三角设立19个分中心,联动服务机构促成技术交易约22亿元,区域内五家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结成联盟。

  截至2022年8月,中安联合煤气化装置第4系列气化炉(SE-东方炉)已连续满负荷运行约400天,这一装置由中国石化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开发。华东理工大学科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海峰说,这一装置是区域联合攻关的成果:专利技术源自上海,工程设计由浙江实施,工业示范和长周期运行分别在江苏和安徽成功验证。

中安联合煤化有限公司SE-东方炉粉煤气化工业装置。(受访者供图)


  ——“合力成拳”,科技资源共享愈发紧密。目前长三角已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3个,国家级科研基地315个,大型科学仪器超4万台(套),总价值超450亿元。

  科技创新的新模式呈现出多主体参与、网格化、空间化等特征,以区域协同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共同体已经成为赢得科技竞争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上海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四地还将在共同构筑世界级的创新平台、共同强化高端产业创新引领、共同塑造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共同拓展开放创新合作网络等方面加强协同合作。(记者周琳、胡洁菲、董雪)

【纠错】 [责任编辑: 佘灵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57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