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母校当孩子的知心人,年轻教师感谢“恩师”
这个教师节,杨浦区复旦实验中学的年轻教师宋时雨迎来了她的第一个教师节。她将和她当小学教师的妈妈、当大学老师的爸爸一起度过这值得纪念的一天。
和许多出生在教师之家的孩子不一样,“当老师”从来不是宋时雨人生规划中的一个选项,最终却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她与母校之间的感情以及她和母亲之间的默契,成为了她人生中最好的选择。
母亲:她教会我“负责任的样子”
防疫、教学、备课、批作业,宋时雨的妈妈陶海云因为能和孩子们的久别重逢而幸福着。“离开父母同样能感受到家一般的幸福和快乐。”这是孩子在教师节给陶老师的留言。
陶海云是2020年杨浦区“感动校园人物”,她将学校里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她给家里条件困难,双脚冻得通红的孩子送去鞋袜,也曾陪伴援鄂医疗队英雄的孩子度过最困难的两个月。“我是一名摆渡人”,这是陶海云对于教师这份职业的理解,“我愿做孩子们的摆渡人,摆渡孩子们通往成长的彼岸。”
这个“摆渡人”三十年如一日工作的点滴,女儿宋时雨都看在眼里。回忆爸爸妈妈作为教师给她的最初印象,她说:“他们让我看到了作为一名老师‘负责任的样子’。”
老陈:她教我如何当合格的老师
今年是宋时雨当老师的第一年,也是她“站住”讲台的第一年。
去年,还是实习生的她对于未来还有些惶恐,但她庆幸在这最关键的一年间,有一位恩师“老陈”一直在帮助和点拨着她,让她从“一张白纸”到如今被孩子们喜爱的“宋老师”。这位恩师,也曾是妈妈陶海云的老师——于漪老师的弟子、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陈小英。
陶海云在第二师范学校的时候,陈小英是她的老师。“听陈老师的语文课就有一种如沐春风、娓娓道来的温暖流淌在心中。”在陶海云的印象中,陈老师给了她职业生涯的启蒙,让她在之后的教学生涯中,努力向着先生靠拢。
“是老陈同志的出现,才让我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祖辈的温柔呵护、悉心关怀;也是老陈同志的出现,让我学会了怎样描绘一位慈祥的老人;更是老陈同志的出现,让我理解了这样一份期望:不要着急,他们只是小孩子!”教师节前,宋时雨写下一篇小文,这样记录心目中的“老陈”。
恩师:她让年少的我爱上语文
宋时雨成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并不是顺理成章的。大学就读于中医药大学的她,经过慎重选择,最终成为了一名教师。现在回想起来,“弃医从文”,却是热爱语文的她最终尊重心里所爱做出的选择。
去年此时,作为新教师的她,被安排了一位师父——她欣喜地发现,这位结对的领路人,竟然是自己初中时的语文老师罗剑秋。“罗老师的课,是我上过最精彩的语文课。也是她的课,让年少的我爱上了语文,并且在之后这么多年,愿意笔耕不辍,沉浸于语文的魅力之中。”宋时雨说,读书再忙再辛苦,她都愿意经常动笔写文章,做自媒体,并且乐在其中。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回到母校教书,让她如鱼得水,遇到熟悉的老师、熟悉的景物,让她更加热爱这里的一切。(记者 龚洁芸)
原标题:
回母校当孩子们的知心人,年轻教师感谢三位“恩师”
“当老师”成为人生中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