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十年创新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改革

2022年09月11日 09:54:38 来源: 东方网

  “方医生,您回来了!您可能不记得我了,5年前,我找您来看过病。”家在长宁区虹桥街道的居民陈阿姨很是欣喜。

  方炳是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主治医师,也是上海首批参加全科规范化培训的家庭医生。“那次是你正确指导,让我恢复得很快,想来道谢时听说你读研究生去了,这次又看见你,真好!”陈阿姨在家庭医生签约书上郑重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看病难、繁、贵,这一顽疾能否缓解?在上海居民家门口,有一群健康守护者默默耕耘。作为全国最早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地区之一,国家卫健委曾为上海“成绩单”点赞:本市累计16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占全市总量的67%,位列全国首位。“十三五”期间,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是高速发展,在全市十大服务行业满意度第三方测评中,连续五年排名第一,受到社会各界和社区居民的认可。

  最近,陈阿姨的儿子小华也“提前”签约家庭医生了,“谁说看病非得去大医院呢?社区医生,也老来塞!”

  全专结合:从开单配药到健康管理

  不久前,小华忙着新房装修。其间体检发现,肺部有磨玻璃结节,正值壮年的他非常焦虑。“找方医生看看吧?他是我的家庭医生。”母亲建议。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小华来到方炳门诊。仔细看完CT影像,方炳指着结节娓娓道来,“这是纯磨玻璃结节,大小约6厘米,没有分叶、没有毛刺、没有粘连,是孤立且边缘清晰的结节,不必担心。每年复查一次,动态观察结节变化即可。”小华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我也和你签约,定期找你随访。”

  陈阿姨一家的信任,源自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支全专结合的队伍。方炳就是一名呼吸病学硕士,“居民们不仅需要配药,更期待有专病特长的家庭医生能释疑解惑。”疫情期间,陈阿姨喘咳持续3周,自行服药也未见好转。恢复就诊后,方炳立刻为其进行了肺功能、一氧化氮等专科检查,“呼吸末有哮鸣音,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应予以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短短3天,陈阿姨病情明显好转。

  善育人才,更拥抱人才。2018年,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与市六医院心内科合作开设全专联合门诊,此后,名单上又多了华东医院 、同仁医院、天山中医医院等多家二三级医疗机构。专家定期下沉、跟师专科培训、打通绿色通道,便捷、同质的医疗服务得到居民的青睐。

  平战结合:中西医满足居民需求

  2014年,上海创新探索“医疗机构组合签约1+1+1”,“十三五”期间,慢性病患、老幼、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77%。像小华这样的60岁以下市民,人群占比从2017年的25%提高至2020年的49%,签约人群结构更多元。2015年,上海率先推出“长处方”,2016年,又推出“延伸处方”,今年以来,累计开具延伸处方约54.3万张,为居民用药需求保驾护航。

  “有你们就安心”,是居民们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医护人员的评价。虹桥街道覆盖107个小区、6.6万余居民,在完成核酸采样、流调追阳、疫苗接种等任务同时,日均提供各类就医服务40余单;仅4月19日至5月31日,为居民提供就医出行服务1250次,接送放化疗、血透、产检、急症居民近2000人次。

  日趋深度老龄化的社区里,“健康管理、康复、护理”成为重中之重的需求。作为首批46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之一,上肢康复机器人、天轨等“新事物”在家门口与虹桥街道居民见面;中医主任医师陈丽敏作为陆氏针灸第5代弟子,将传统手法带到社区。

  68岁的殷阿姨2014年因肾病摘掉了左肾,两年后又因乳腺癌进行放化疗,再加上陈年腿伤,连穿袜子这样的小事自己都完成不了。在病友介绍下,她将信将疑来到虹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一次次针灸后,殷阿姨就惊喜地发现,腿不抽筋了,晚上也能睡着了。

  “以前大家说,社区医院留不住人才、留不住病人。但这些年来,好医生越来越多,和我们就像家人一样。”正如殷阿姨所说,平日“简、便、验、廉”的治疗,紧急时“有呼必应”的守护,让大家“用脚投票”,留在家门口。

  医教结合:扩大服务人群范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距离市民最近的医疗机构。”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说,“医务人员全力抗疫、全面开诊,全年无休密织网底,夯实居民‘区域内’与‘家门口’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健康服务需求。”目前,上海每万人全科医生超过4名,在做强社区全科基础上,更叠加儿科、心理等服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服务能级。

  从配药到看病、从看病到看人,过去十年间,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实现了质的飞跃。“十四五”期间,新的蓝图又徐徐铺开:在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中心”已如火如荼开展。除了针对“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的能级提升,教学中心、视觉健康中心更让社区卫生服务内涵更深、外延更广。截至目前,中心共有12名医师获得全科带教老师资格,已先后带教同仁医院全科规培生19名、龙华医院中医全科规培生26名、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见习学生63名。

  不久前,4岁的贝贝被父母带来社区,为其问诊的是市眼病防治中心副主任医师许琰。经检查,孩子裸眼视力右眼0.25、左眼0.1,且有复性远视散光和弱视。20次康复训练后,贝贝双眼视力如今已经恢复至0.5。自去年6月1日,市眼病防治中心视觉健康中心虹桥分中心成立后,作为本市首家社区儿童视觉健康管理中心,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市级优质专科资源也在此进一步下沉。

  清晨8时,在SOHO中山广场工作的戴小姐先赶来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治疗室内,约一小时的冲击波治疗、短波消炎治疗和手法训练让她“满血复活”,丝毫不耽误10时上班。“常年伏案工作,颈腰椎都出现了问题。但比起按摩,我更信赖医生,提早30年不走弯路,找对健康管理人。”她笑道。

  未来,上海社区卫生服务还将走出怎样一条路?“有精英团队、有优势学科、有服务品牌、有文化底蕴。”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钱宁满怀信心,“居民的满意度就是一把标尺,要让健康与时间做朋友,而我们就是坚实的桥梁。”

【纠错】 [责任编辑: 佘灵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6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