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普陀:“小梁”挑起“大梁” 基层治理迎来更多“生力军”

2022年09月15日 16:36:08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9月15日电(记者 吴振东)诞生于70多年前的上海普陀区长寿路街道梅芳里居委会,有着新中国首批居民自治“试验田”的光荣历史。在大上海保卫战中,梅芳里打响抗疫“人民战争”,挺身而出的“第二梯队”成为守护家园的重要力量。如今,“战时”转“平时”,但这里的志愿服务氛围仍然浓厚,在疫情防控、协商议事的方方面面,“第二梯队”仍延续着他们的热心肠、战斗力。

  “我有个畅想,要把前期‘党建引领、党员带头、邻里参与’的抗疫成果转化为常态化服务群众的手段,不断完善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梅芳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田义志说。

  与其说是畅想,不如说是蓝图。6日,上海召开深化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万人大会”,提出要深入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加快形成为基层赋权、减负、增能的强大合力。一周后,普陀区在全市率先发布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行动方案,提出30条具体举措,旨在健全“平战结合”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

  “小梁”挑“大梁”

  作为上海市中心区,普陀区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124万,其中老旧小区较多,老龄人口绝对量在各区位列第一,石泉等个别老龄化程度高的街道60岁以上人口接近50%,基层治理尤其是疫情防控难度较大。

  在普陀区近日召开的“城区治理高效能”专题推进会上,全国劳动模范、普陀区桃浦镇紫藤苑居民区党总支原书记杨兆顺应邀分享了他转战15个居村、与居村干部们并肩战斗87天的抗疫故事,讲到动情处,一度哽咽。

  杨兆顺上一次流泪,是上海抗疫最吃劲时刻。看到徒弟们有家难回,连续多日以泡面充饥,他流下心疼的泪水。但这一次更多的是欣慰:经历了火线磨炼,徒弟们成长显著,或许再不用自己当“救火队长”了。

全国劳动模范、普陀区桃浦镇紫藤苑居民区党总支原书记杨兆顺。普陀区委组织部供图

  在普陀,杨兆顺、梁慧丽等一批资深居村书记被称为“大梁”书记。2018年起,该区探索以工作室形式,发挥先进典型传帮带作用,打造“大梁”书记系列精品课、20个实训基地,汇编了一批特色教案。4年来,“大梁”带“小梁”,“小梁”挑“大梁”,越来越多的年轻居村书记成为社区“主心骨”、群众“贴心人”。

  不久前,中远两湾城201号楼两位楼组长来到第三居委会,向居民区书记恽梅等人赠送锦旗,感谢他们为老旧电梯换新付出的努力。恽梅,这位“大梁”带教出来的“小梁”,不仅和社区干部共同打赢了“上海内环内最大社区”的疫情阻击战,又接连“啃”下加装电梯、儿童乐园翻新、“老虎口”通道改造等多个“硬骨头”。因为在难题面前总有办法,居民称她“百宝箱书记”。

  2022年3月31日,普陀区中远两湾城小区,街道和社区干部正在把蔬菜分发装袋。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对于这支基层治理“第一梯队”,上海市委提出,对有志于到基层的年轻人要加大引进力度,鼓励他们在基层摔打磨炼中脱颖而出;对队伍结构要持续优化,实现老中青结合,在传帮带中提升本领。普陀区则在行动方案中明确“一十百千万”具体举措,即:畅通一条“小梁”发展路径,优化十个街镇书记工作室,打造百学时名优课堂,推进千个“靠谱”实事项目,联动万个党组织、万名党员,以建强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

  “我们将在提升书记职业认同上持续用力,打通一条居村党组织书记职业发展路径,让更多书记有机会被招录为事业编制、公务员,落实职务职级双行并轨,打破职业‘天花板’;将在多方联动多元参与上精准蓄力,破解居村党组织书记‘有限资源、全面责任’瓶颈,赋权增能让书记‘使得上劲’,减负减压让书记‘腾得出手’。”普陀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热心人”变“生力军”

  “接管”阳光建华城第二居民区后,面对严峻的抗疫形势,杨兆顺找来一块黑板,写上“本小区紧急招募青年志愿者”,立在小区门口。这一信息在居民微信群里广泛转发,报名迅速火爆,其中不少是中共党员。

  “一个个雪中送炭的凡人,是社区自治宝贵的有生力量。”杨兆顺说。

2022年3月25日,杨兆顺在居民区巡逻防疫工作。 新华社发

  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普陀区报到党员、“两代表一委员”、青年团员、居民志愿者等多元力量组成了社区疫情防控“第二梯队”,成为与居村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并肩战斗、守望相助的“手足兄弟”。随着上海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把这支“战时”凝聚起来的队伍留下、用好,让他们积极参与家园建设,是社区干部的共识与课题。

  “要把平时强基固本与‘战时’高效动员结合起来,基层基础要夯实打牢,平战转换要快速有效。”上海市委的这一要求,普陀区较早开始探索。目前,该区已形成“区党建办+街镇工作组+居村第二梯队”的实体化运作架构,同时探索“第二梯队”担任居民区党组织兼职副书记、在职党员线上楼组长、物业监督员等,协助居村党组织开展常态化社区治理,将“我是党员”的政治自觉转化为建设“美好家园”的行动自觉。

  “他们都是可以团结群众的‘团长’。”普陀区长征镇象源丽都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倪晓倩表示,社区已对今年以来涌现出的483名党员志愿者进行岗位合并再分配,更多志愿者走进了社区青年议事厅,不少人在小区业委会改选中成为骨干力量。在曹杨新村街道金岭园居民区,志愿者宣发组团队以发布电子版“社区月刊”的形式和居民再次“见面”,只不过月刊内容不再是疫情,而是综合修缮、电梯检修维护等居民关心的社区动态。“我们希望把社区正在做的事、居民希望实现的事,让更多人了解,进而更广泛地参与进来。”团队负责人张春林说。

  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象源丽都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倪晓倩。受访者供图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桃浦镇圣都汇居民区居民赵文君完成了从全职妈妈到“第二梯队”成员,再到正式社工的身份转变。她在社区服务中体会到基层的辛苦、治理的痛点,更找到了职业的兴趣。“能在打造温馨的熟人社区过程中尽一份力,是一个妈妈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她说。

  普陀区表示,未来还将在资源保障、提质赋能、关怀激励等方面支持“第二梯队”,助其做大做强,让基层力量有加强、结构有优化、能力有提升、发展有空间、奉献有关爱。

  为基层赋能 给基层“撑伞”

  “挑起了千钧重担、顶住了空前压力、经受了极限挑战、破解了无数难题、付出了巨大艰辛”——基层为抗击疫情所作的突出贡献,上海市委这样总结。

  同时要清醒看到,对照中央关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上海还有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的任务。在科技支撑上,市委提出:面向基层开发更多“高效办好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的应用场景,让科技更好助力基层做好精准化服务、精细化治理。

  “普陀区要进一步强化数据赋能,突出大数据和算法算力支持,加快形成全区统一的社区基础数据库,实现‘一屏发现、一口派单、一站处置、一网评效’。”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说。

普陀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内,市民正在自助办理业务。普陀区行政服务中心供图

  在万里街道中环花苑居民区,记者看到一个“数智社区”样板间:刷脸进出、智能梯控监控,以及整合了买车卖车、家政保洁等多功能的线上社区服务平台。“社区引入了二手车在线拍卖平台,给我们提供了专属入口,比起外面海量庞杂的二手车交易信息,这里的对接更高效,价格也更实惠。”一位小区居民说。

  从上海战疫期间“全市首发”居家隔离证明、离沪证明、慢性药物帮办、云就业、学生健康承诺、“长护险一件事”等6类服务,到实现入学入园、体测体检、幼儿托班、课后托管、校内管理、校外机构监管等全年龄段学生需求“一口归集”“全程网办”,再围绕企业和群众的实际需求,改版随申办市民云、试点随申办企业云等“最短时间快办”,这些普陀先试先行的应用场景,使“一网通办”更便民、“一网统管”更敏锐,真正以科技助力基层做好精准化服务、精细化治理。

方便老年人出行的“一键叫车智慧屏”点位。 受访者供图

  数据来自基层,更要赋能基层、为基层所用。为此,普陀区新发布“数智普陀”驱动力提升计划,将着力构建社区基础数据库,并大胆探索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微应用、轻应用、小应用,切实满足基层干部群众“管用、易用、爱用”需求。

  “我们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全面提升基层治理‘靠谱力’为抓手,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普陀特色的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新路。”姜冬冬说。

【纠错】 [责任编辑: 沈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6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