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克勤:以医疗为“心”,以管理为“眼”
新华网上海12月12日电(王若宇)泰戈尔曾经说过:上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用奉献去拥抱。在三十余载的医路人生中,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书记、上海市妇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华克勤亲历过无数生与死的“叙事”、也写就了一页页“重生的喜悦”篇章。
近日,在复旦大学EMBA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新华网独家采访了2011级复旦EMBA校友华克勤,这位常年坚守在临床第一线的妇产科专家从不曾辜负与患者的每一次相遇,她也有信心在技术与管理的双线推动中进一步树立行业标杆,奏响更加铿锵的生命“续曲”。
医生面对的是疾病,更是病人
医用橡胶手套独特的味道、干净整洁的白大褂;担任妇产科医生的母亲每每在夜色中疲惫归来的身影……这些“片段”共同构成了华克勤完整的童年记忆。从小的耳濡目染令她在很早的时候就明确了未来要走的路:像母亲和家中其他四位亲属那样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为女性患者筑起生命的防线。
在填报大学志愿时,华克勤全部选了医学院。而当她顺利完成学业、走上理想的职业道路,开始了手术室和病房的“两点一线”后,她也渐渐在生死交替的震撼和个人、家庭、社会的复杂羁绊中参悟到了属于患者群体的人情冷暖,悲欢离合。
华克勤一直抱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妇产科不仅是一门生命学科,由于其与婚姻关系紧密相关,有着很强的社会属性,所以更加是一门社会学科。近年来,随着宫颈癌等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女性患者对于保育治疗的需求愈发迫切,这也对医生的治疗水准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
早在2013年,华克勤和团队就为一位孕16.5周的宫颈癌病人实施了世界首例“中孕期腹腔镜保留子宫宫颈广泛切除术”,改写了以往中孕期宫颈癌患者需要终止妊娠、施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的历史,开创了这一领域新的里程碑。
而在2017年,华克勤又采用微创技术,为一位罹患先天生殖道畸形、双子宫且被误切了一侧健康输卵管的患者完成了“生殖道畸形子宫融合术”。两年后,这个“二合一”的子宫成功孕育并产下一对龙凤胎,不仅由此验证了华克勤微创手术安全性的远期效应;其成果更在第46届AAGL全球年会(业界顶级的妇科腹腔镜学术会议)上被列为继续教育课程面向全世界推广。
和其他病患不同,华克勤接诊过的很多患者在饱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这也在不断警醒我,我们面对的不仅是疾病,更是病人。”站在现代医学的角度,女性内生殖系统的绝大部分器官是可以切除的。只是如此一来,患者的身体就不再完整,也会永远失去做母亲的权利。而华克勤所坚持的,就是从病魔手中把这个“权利”夺回来。
据一份2017年-202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5年间共为1240例宫颈癌患者完成了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术后成功受孕率达63.9%,复发率仅0.08%,远高于国际上同类手术术后30%左右的成功妊娠率。在这里,每个新生命的降临都伴随着医生的辛勤付出和汗水。“但只要‘被需要’,我们就会随时站出来。”华克勤坚定地说。
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从早期的开腹手术到微创、再到微创术式的创新突破;直至随着器械的升级换代陆续开展的3D腹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vNOTES手术等,华克勤几乎见证了中国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整个发展历程。多年来,她带领团队相继成功施行了各种腹腔镜宫颈癌手术、保留器官功能的盆底重建微创手术、恶性卵巢肿瘤微创手术、腹腔镜下腹主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高难度的四级腔镜手术,为国内妇科微创技术领域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时至今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宫颈癌手术治疗质量控制标准质已经立项,即将写入上海市卫生健康地方标准。同时,医院还协助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起草了关于子宫肌瘤、宫颈癌(手术治疗)的《单病种质量监测手册》,为全国宫颈癌诊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红房子经验”。这其中,作为医生的华克勤在无私付出;作为一位管理者的她,同样也在无私付出。
跨出“医疗”看世界,赋能医院管理
和很多抱着切实的职场诉求而求学的学员不同,华克勤11年前来到复旦大学读EMBA时,在事业上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当时的她已获评正高职称、是博士研究生导师,也是国内妇科微创技术领域的领跑者之一。华克勤坦言,在决定读书之后,她曾向包括复旦面试老师的很多人回答过“为什么在本就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还要来学习”这个问题。
“我看到过一些高素质的年轻医生在临床、科研竞争与压力下的迷茫、抱怨甚至放弃,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我在管理工作中必须跨越的一道难关。”此外,华克勤也希望能够跳出医疗“框架”去看一看其他行业的运作方式、洞察投资融资之道、把握全球市场的变化等。综合以上,就读复旦大学EMBA无疑是一个最佳选择。
走进复旦校园后,华克勤的第一个收获是如愿以偿地“接触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同学”。大家深入交流,碰撞思想;而这种视野和格局的拓宽又带动了认知的全面提升。华克勤开始高屋建瓴地对更加广泛的社会医疗问题报以深度关注,并得以从宏观层面对“科技强国”与“创新驱动”投入思考。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与高校、企业跨界合作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合作体系在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医学和相关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也愈加凸显。正在医院和学校“双线奔波”的华克勤此时果决地将目光锁定在人工智能赛道。为此,她联合高校和企业,一路摸索着投入到对AI平台和工具集的研发工作中。
“我们的最初愿景是设计一款面向妇科肿瘤预防诊治的‘诊验理影’医疗分析云平台,覆盖细胞学、组织学、形态学和影像学。”在华克勤的构想中,这款云平台能够辅助医生快速诊断,解决偏远地区病理医生、专科医生缺乏的问题,为更多患者免除宫颈癌等妇科重症的威胁。
经过几方数年来的共同努力,目前该系统已成功问世,并以平均每1.5分钟出具一份TCT细胞学检查结果、0.5分钟判读一例阴道镜图像、3分钟完成一例MRI影像阅片结果的“超速度”帮助医生十几秒就可以锁定可疑病灶区域范围,进行组织采样。目前,云平台正在全国首批35家医院进行定点推广,华克勤期待它帮助更多医生快速“进阶”到三甲医院专家的水平,为欠发达地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在复旦大学EMBA项目学习的两年间,华克勤感到自己的成长与蜕变清晰可见:“首先,项目的课程涵盖了沟通技巧等非常实用的知识结构,为我在多学科集体讨论、以及与兄弟医院科室的接洽和合作中带来了切实的帮助。”其次,她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管理者的“道”与“理”都不应该被局限在某个框架内。而是应该更加灵活,也更具人性化。
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华克勤将在《领导力管理》课程中的所思所得与医院人才战略相结合,从平台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四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同时通过制定《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拔萃人才计划》,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帮助年轻医生明确清晰的职业目标、科学规划职业发展空间,让每个人都有“奔头”、有“盼头”,从而进一步加强员工对医院的归属感和价值认同。
从更宏大的管理视角出发,华克勤认为医疗卫生行业由于特殊的行业属性,对人才梯队的建设需要兼具长期性、复杂性、专业性和继承性。为此,她还将《战略管理》等课程活学活用,专门制定并出台了《中层干部考核管理办法》,不仅发挥党管人才优势,也充分激发了医院的中层管理效能。
构建品牌竞争力,不断更新自我
在华克勤的领导下,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迄今已开展了长达10年的文化主题活动与医疗服务细节举措活动、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指标考评体系;并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品管圈大赛优秀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等各类奖项。这家走过百年的“红房子医院”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再一次勇立潮头,为泛长三角地区妇产科事业持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从一名妇产科的外科医生到身兼临床、科研、教学、管理等数职的医院管理者,华克勤变得更加忙碌,但只要穿上白大褂,她就又会变回一名仁心仁术的医生:可以亲自为癌肿累及肠道的病人擦拭创面秽物,也可以为了缩短患者术后疤痕而潜心研究……在无数患者心目中,华克勤正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医生”。
从医至今,华克勤已发表论文223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12篇;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并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诸多荣誉。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做出的那份质朴的承诺:对得起每一个病人。
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克勤带领红房子人,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守护着每个生命的“一树花开”。她始终在通过学习不断自我更新,也期待有更多患者从这里重获健康,破茧成蝶,去迎接崭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