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赋能,农业也能“潮”起来
崇明区中兴镇,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有机农场总在发生着新鲜事儿:白山羊的扩繁场用上了羊脸识别智慧养殖系统,可以实现母羊分娩过程中的体温自动预警;采取精准控制水肥用量、把秸秆粉碎还田等方法种植零碳蔬菜,让市民在买菜、吃菜的同时为“碳中和”作出贡献……
让农业如此“潮”起来的背后,是万禾在转型升级之路上的坚持。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黄震向记者坦言:“对于农业领域的创业企业来说,上海拥有规模大又相当成熟的消费市场,但土地、人力等成本都不低,必须要在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上下功夫。”如今,这家龙头企业正在农业现代化的路上加速探索步伐,借助数字化、智慧化技术打通全产业链,努力实现高品质生产、高科技装备、高水平经营、高值化利用、高效益产出。
高附加值,打通“有机”关卡
1983年出生的黄震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专业,下定决心投身农业创业之前,从小在市中心长大的他甚至连一些蔬菜的名字都叫不上来。几乎每个初识黄震的人都忍不住问他:怎么突然转行跑到崇明岛种地去了?他给出的回答是第一份工作带给他的判断:“在从事金融投资的过程中,我发现农业其实是一个被低估的价值洼地,而发展现代农业是大势所趋,也是机遇所在。我想80后就是要扛起责任和担当,为中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尽一份力。”
于是,这个门外汉一切从零开始。2008年,黄震选择在中兴镇承包了300亩土地,准备种植具有高附加值的有机蔬菜。但万万没想到,创业的第一步差点就让他陷入绝望:由于土壤重度盐碱化,原本就需要较高生长条件的有机蔬菜面临绝收的危机,“撒下去七八遍种子,就是什么都种不出来”。
在崇明区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黄震多次前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向专家请教,还聘请技术员到现场指导。“政府部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扶了一把。”黄震回忆说,“我们尝试着把盐碱地深耕后,利用淡水反复过滤。翻一遍地,浇一遍淡水,然后再上一层有机肥……”两年修复土地、一年试种,经过整整三年转换期,土地终于达到种植有机蔬菜的标准。
第一茬蔬菜丰收后,黄震把它们送到专业检测机构,180项指标检测下来,一举获得国家有机认证。“在万禾成长的过程中,崇明区、市农委提供了非常专业化的服务,从田间技术、大棚补贴到产品销售,他们事无巨细,全程跟踪服务。”黄震的有机农场先后又拿到了欧盟、日本、美国等地的权威有机蔬菜认证,跃升为国内有机蔬菜这一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化羊场
在万禾有机农场,以前靠人工,4名熟练工人一小时只能完成500个秧盘的播种,而现在机械化育苗已经让种植效率大大提高,进盘、下料、压穴、覆土等流程全部自动完成,同样时间能轻松播种完2000个秧盘。
与此同时,整个农场还采用一套智能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展示农产品种植计划、农产品实时产量、采后库存等信息,会员客户也能借此对农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只要扫描对应二维码,便能获取相应产品的详细信息,每棵菜是什么时候种的、谁种的、谁采摘的、谁包装的、谁配送的,都能查到。
在黄震眼中,数字化转型是上海农业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智慧农业、数字化农业会把原本的价值洼地逐步升级为技术高地。而朝着这个方向,最近几年,万禾正在开发全国首例羊脸识别智慧养殖系统。
“现在,这套智慧养殖系统已经在羊的分娩场景下落地应用。一旦摄像头识别监测发现,羊在分娩时体温异常,出现难产情况,系统会自动把预警信息发到兽医的手机上。”黄震还透露,正在抓紧技术开发,今后会在这里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无人羊场。
从田间到餐桌,打通产业链
等到今年国庆黄金周假期,中兴镇将开出万禾的第一家羊文化餐饮综合体,不仅可以提供崇明当地时令食材,也会有丰富的农场活动、传统文化体验,消费者还能把具有崇明特色的预制菜带回家。
几经摸索,黄震梳理出万禾的三大农场商业模式,基于崇明岛3000亩土地的郊野农场、基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线上农场和基于农业新零售的都市农场,希望借助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方式,把优质的农产品推向更大市场,逐步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整条产业链。
“我们之前就在市中心的商场里开出了万禾都市农场餐厅,通过各种体验式的消费场景来持续为农场引流,而中兴镇的这个综合体会是一次全新尝试。”黄震兴奋地告诉记者,“地方已经找好了,现在正在准备设计和装修,今后会根据每个季节的特点,打造不同的餐饮主题,把崇明的美食、文化、旅游等元素全部串联起来。”
通过十多年坚持创新,颠覆传统农业的模式,万禾已成长为崇明区农业龙头企业,还被评为农业产业化上海市龙头企业和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如今,黄震正在带领团队用低碳养殖、负碳种植、新能源赋能,打造一个“碳中和”示范农场,让地产的零碳、负碳有机蔬菜覆盖更多沪上消费群体。
脚踩泥土、内心充实,黄震说,上海广阔的市场空间、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大舞台,希望自己的创业经历,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于农业,“让他们看到,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很有未来”。(记者 唐玮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