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苏州河 一个新世界——写在上海解放74周年之际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5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一条苏州河 一个新世界——时光之河见证百年沧桑》的报道。
74年前的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党的诞生地,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
大历史,是由一个个小细节构成的。74年前,苏州河是激烈的战场,为了将上海这座城市完整还给人民,解放军“瓷器店里打鼠”,只用轻武器进攻,付出了巨大牺牲。为了突破苏州河,20岁的连指导员迟浩田和两名战友沿下水道潜入苏州河,悄然泅渡,奇兵突袭,抓获国民党上校副师长,迫其师部及三个营放下武器,创造了三个人不放一枪、制伏千余敌人的传奇。迟浩田后来回忆,当时苏州河水齐脖深,又臭又黑,三人上岸后,除了牙齿是白的,全身都是黑的。
74年过去了,天翻地覆,昔日恶臭熏天的苏州河,已蝶变为新时代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民城市”理念集中展示地,中国共产党人的豪迈宣言“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已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场景,正伴着苏州河上的粼粼波光,徐徐铺展。
告别“黑”历史 焕新“绿丝带”
一群白头鹎在香樟树上啾啾叫着,不时啄一颗浆果解馋;盘旋的白鹭穿林而过,俯冲入水,衔起一条鱼腾空远去……如果不是周围林立的高层住宅,或许会以为这是一处远离城市的世外桃源。
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位于苏州河南岸的一座半岛上,享有水清岸绿的标志性景观。园内用于开展水环境科普教育的梦清馆,是由1933年建成的上海啤酒厂灌装车间改造而来,老厂房变身科普馆,向市民游客讲述着苏州河的前世今生。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从空中俯瞰,其宛如一匹绿色的锦缎,九曲十八弯地穿过城市心脏地带,汇入黄浦江,东流入大海。
百年前,上海乃至中国的近现代民族工业从河畔起步,创下无数个“第一”。1949年上海解放时,苏州河沿岸已集中了一批著名企业和包括面粉厂、榨油厂、纺织厂、印染厂、化工厂、印刷厂等在内的近两千家工厂。但与此同时,大量工业废水直排苏州河干流,使河流污染逐年加剧。到了20世纪70年代,市区河段鱼虾绝迹,河水终年黑臭,水面垃圾漂浮,有居民回忆:“只要一刮东南风,家里全是臭味,窗户是万万不能开的,每到夏天,屋内闷热难耐。”
不堪重负的苏州河,此时犹如系于城市腰间刺眼的“黑丝带”,到了非彻底整治不可的时候。
痛定思痛,上海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苏州河进行治理,从支流整治到全流域截污,从稳定水质到提升水质,从恢复水生态系统到改善两岸绿化环境……上海一干就是三十年。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介绍,三十年来,上海坚持“以治水为中心,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苏州河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
水质改善。2000年,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黄黑线”基本消失。后经过二期、三期治理,苏州河干支流水质明显改善,干流和主要支流中心城区段基本消除黑臭,河道整洁、水面干净的苏州河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
生态恢复。经过整治,苏州河结束了鱼虾绝迹的历史。2011年至2012年开展的苏州河鱼类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1种,较2004年调查的5种明显上升,且鱼类物种组成相对丰富,鲫鱼等耐污种类已能全河段分布。
三十年、三期整治,职能部门与专家学者群策群力,终让苏州河干流彻底告别“黑”历史。但上海并不止步于此,对照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要求,上海于2017年12月发布《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总体方案》,第四期整治拉开帷幕。和前三期工程相比,“苏四期”整治范围大幅增加,西自江苏省界,东至黄浦江,北起蕰藻浜,南到淀浦河,共855平方公里,涉及上海12个区、2012条段中小河道,总投资超过250亿元,主要实施污染治理、防汛安全、两岸整治等领域的14项工程。
从“黑如墨”到“美如画”,当年的残酷战场已变成鱼翔浅底、绿廊延展、市民自在休憩的宜居家园。通过苏州河治理,上海也探索出一条特大型城市治理黑臭水体的道路。
100多年前,我国第一场有正式记载的赛艇比赛在上海举行;100多年后,2021上海赛艇公开赛首次在苏州河上拉开大幕。如今的苏州河,被上海市民形容为“南岸走起来、北岸跑起来、中间划起来”。不久前,普陀段举行了首届“半马苏河”半程马拉松赛——苏州河上海区域全长42公里,其中普陀段占了21公里,正好是半程马拉松距离。
传承红色记忆 澎湃产业活力
上海解放之初,中国共产党面临一个巨大的烂摊子:天上国民党飞机狂轰滥炸,城里匪特猖獗,流民遍地,盗抢高发,物价飞涨,加上国民党败逃前大规模掠夺和劫运,当时上海煤存量只够用一个星期,棉花和粮食连一个月都支撑不了,全市私营工厂,开工户数只占1/4……面对“共产党军事一百分,经济上零分”的叫嚣,上海解放后,中国共产党打赢了一场“经济战线的淮海战役”。
中国共产党,不仅可以建设一个新世界,而且可以建设得很好。苏州河沿岸的产业迭变,就是一个缩影。
这里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机器面粉厂、第一家棉纺织厂、第一家硫酸厂、第一家机器生产调味品厂等均诞生于此;20世纪30年代,上海72家大型纺织厂中,有38家集聚在苏州河两岸。然而,民族工业的繁盛没有改变广大工人艰辛困顿的生活境遇,许多人挣扎在赤贫线上,苏州河畔由此也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见证了党领导下工人运动的风起云涌。
上海解放后,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下,上海市人民政府在经济建设及对工商业的处理上遵循“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16字方针,使上海民营经济在历经战火后走向复苏和新生。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苏州河畔的工业企业继续稳步发展,大批企业从实际需要出发,革新工艺、模具,制造高效率的专用设备和生产流水线,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创造出众多驰名全国的名牌产品,如“白象牌”电池、“永字牌”热水袋、“华生牌”电扇、“佛手牌”味精等。民生产业的蓬勃和繁荣,夯实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基石。
奔腾不息的苏州河,工业文明绵延接续,产业活力始终澎湃。随着城市功能布局的调整和苏州河水环境治理的推进,曾经的老工业基地全面转型,走出了一条新兴产业争相集聚、特色园区凸显魅力、创新企业茁壮成长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路,苏河水岸从“工业锈带”变为生机勃勃的“发展秀带”。
苏州河畔的长风生态商务区内,合众新能源汽车(哪吒汽车)新租用的3万多平方米办公楼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置身于此,能看到苏州河蜿蜒流淌,游船不时经过,两岸芳草萋萋。“除了区位优势、周边配套,宜人的办公环境也是吸引我们来此‘安家’的重要因素。”合众新能源汽车相关负责人说。
长风生态商务区正是由老工业区转型而来,昔日喧闹嘈杂的连片厂房如今已是沿河2.7公里、宽80米到130米的“绿色长廊”,超过2000亩的公共绿地面积,为上海中心城区罕见。目前,园区已集聚金融、商贸、会展、文化、科技服务等上千家现代服务业企业,拥有各类金融行业、科技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数千人。据统计,近十年来,长风生态商务区累计实现税收约435亿元。其中,房地产税收占比从65%下降到30%,产业税收占比则从不足35%增长到70%。
与产业变迁同步,那些承载了历史记忆的老厂房经过改造,以文化地标和创意产业载体的形式存在于园区内。其中,火柴厂、味精厂等工厂旧址得以系统保护,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游艇游船馆等文化设施陆续建成。“滨水工业遗产是特殊的城市空间,把一幢幢充满年代感的老建筑‘更新换代’,重拾珍贵历史,能够让苏州河畔的百年工业文明被凝固、留存,在新时代激发更多共鸣。”上海市普陀区区委书记姜冬冬说。
苏河美如画 生活新样本
滨水而居,享受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美好生活,永远让人心向往之。
苏州河弯弯绕绕,形成无数个“湾”“嘴”“角”。城市记忆中,朱家湾、潭子湾、潘家湾以及药水弄合称为“三湾一弄”,最为著名。但“著名”并非因为风光旖旎,而在于它们曾是上海远近皆知的棚户区、贫民窟。其中,药水弄更是有着“宁坐三年牢,不住石灰窑”的恶名。
上海是党的初心之地,始终恪守“人民至上”的宗旨。在经济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一大批老旧居住区在20世纪末完成改造。1985年,药水弄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工,竣工后更名“长寿新村”;1998年,潭子湾、潘家湾、王家宅旧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是当时上海市中心最大的旧区改造工程,此后,“两湾一宅”棚户区华丽转身为现代化生态居住社区“中远两湾城”。
近年来,上海加快调整江河岸线的功能布局,全面实施滨水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先后实现了黄浦江核心段45公里岸线、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贯通,曾经“闲人免进”的滨水地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休闲、运动、观光的共享开放空间。
上海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北面,苏州河在这里拐了一个近180度的弯,将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紧紧环绕。该校区有一片“国宝级”历史文物建筑,这些建筑紧邻苏州河,却长期被绿篱“包裹”在校园围栏内,市民游客走过这里的狭窄步道,总想一览围栏后建筑的全貌。
2021年7月,绿篱消失了。华东政法大学拆除了水泵房、仓库、垃圾房等十余处后期建设的生活建筑,师生们克服困难,“让出”了临河的校内空间,以开放共享的态度,使其成为市民游客享有的滨河景观公共空间。
如今,漫步长约900米的苏州河华政段,思孟园、格致园、倚竹院、华政桥、桃李园、东风角、文化廊、法剧场、银杏院和海棠园十个景观节点依次展开,犹如镶嵌在河岸的一颗颗“珍珠”。中西合璧的古朴建筑、青翠与精致交织的花境,吸引人们长久驻足。
拆掉的是围墙,聚起的是人心。“过去就是匆匆路过,现在会停下来好好看看,感觉每一块地砖、每一处绿植都包含了匠心。”在附近工作的白领王先生点赞,“在上海,‘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还真不是说说而已。”
静安区居民沈阿姨有同样的感受。2022年9月,苏州河静安段沿线长寿路桥下贯通点经过数月施工,实现景观再提升。此后,市民可沿河畔一路畅行。
沈阿姨为此十分开心。“我每天都要到另一侧的昌化路菜场买菜,从家到菜场直线距离并不远,但是长寿路桥下空间位于北横通道施工范围内,我们只能通过旁边的长安路天桥和恒丰路过街,绕来绕去多出来二三十分钟。”现在,沈阿姨再去买菜,走一分钟步道就能到路对面,再走十来分钟就能到菜场了。
静安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贯通点位于苏州河东岸长寿路桥正下方,全长约60米,净宽约5米,顺接北侧的苏河光音栈桥和南侧的锦绣花园,形成立体复合的苏州河贯通步道。
这处步道两侧利用双层玻璃结合灯光建设成幻彩长廊,主体为蓝色,特殊灯光营造出灵动的水纹效果,宛似海底通道。人行其中自然放慢脚步,可漫步、可停留、可玩赏,体会到不同于其他步道的幽静之情。
近年来,静安区以“上海新地标,静安苏河湾”为设计愿景,重点打造了上海总商会、四行仓库、蝴蝶湾驿站等景观节点,同时对周边滨河步道、休憩站点、桥下空间和绿化景观等做了进一步的品质提升,释放更多高品质、高颜值、全天候的滨水活动空间。
2021年7月,《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计划将苏州河沿岸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现代生活示范水岸;2022年1月1日,《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正式颁布施行,为“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贯通开放将持续推进,把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百姓。未来,上海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鼓励居民全面参与城市规划和管理,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上海市“一江一河”办常务副主任张永刚说。
一切为了人民 缔造城市新传奇
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上,陈毅市长讲话,意气风发:“上海今天已成为人民的城市,屹立于世界上!”
从此,“人民”成为这座城市开启传奇的密码。
上海解放之初,在重重困难面前,共产党人机敏灵活,他们充分发动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来改造旧上海。“市民拿出积蓄多年的黄金白银兑换成人民币,支援国家建设”“广大市民踊跃购买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码头工人以主人翁态度和极端负责的精神对待工作”……上海在短时间内从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种种细节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组织能力和赢得民心民意的能力。
人民是创造者,更是主人翁。作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重要理念的首提地,上海在苏州河治理、贯通及水岸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城市主人”的参与感、成就感。
2020年初,中远两湾城的苏州河贯通工作初步启动,但住在这里的居民却并不支持,不少人认为,购房时苏州河属于小区的私有岸线,甚至写进了产证里,一旦贯通对外开放,自己的利益可能蒙受损失。另外,中远两湾城建成20年来,小区沿苏州河边的景观年久失修,许多居民都感到扼腕,他们担心贯通工程不仅不能改善老问题,反而带来新问题,比如外人更容易进入小区,产生安全隐患等。
“这些问题虽然繁杂,但提出来就是好事,这说明居民对苏州河贯通有不小的期待,只是有诸多顾虑,对贯通后的效果还缺乏信心。”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恽梅说。
不妨让居民充分参与到决策中来。恽梅用脚丈量民意,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了居民的各种诉求和建议,同时反复上门宣传方案,邀请居民参加座谈会,就他们最为关心的公共空间权属、贯通后物业管理范围、小区安防措施提升等问题,请街道领导、专家、设计师等给予详细的沟通和解答。
在推进贯通工作过程中,中远两湾城4个居民区党总支共举行磋商会13场、联合接待21天,组织了在线7000人的直播访谈,搜集了2000多条意见建议,细致到步道的设计样式、隔离样式的挑选和隔离栏杆颜色的调整……改造方案的每一处细节,都充分吸收居民意见建议;每个环节,都充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当同意票数达到通过比例,贯通工程得以顺利动工,恽梅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只要站稳百姓立场,想的是让百姓受益,就能把‘不可能的任务’变成‘家门口的风景’。”
民主,起始于人民意愿充分表达,落实于人民意愿有效实现。
“我们最初对于岸线开放的担心,统统变成了放心、安心和暖心。”去年9月,在上海市人大举行的地方立法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探索与实践成果展示活动上,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朱敏分享了《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的立法故事。
苏州河华政段滨河岸线贯通后,市民游客可以穿行在百年建筑间,亲水近水、饱览美景。在这段岸线开放的背后,有参与者的不懈推动、立法者的审慎考量,也有多方协调下的共治共享。
朱敏介绍,苏州河华政段开放之初,就遭遇了空间上的局限性,由于步道最窄处仅容1至2人通过,计划开放的空间又与学校教学场所毗邻,这些“先天不足”为滨河步道开放增添不小难度。为确保“不占水面、共享岸线”,人大、政府等相关部门多方协调,座谈会上大家碰出了好方案——采用绿植挪位、绿篱后退等手段,退让环河的滨水空间。
空间问题解决了,师生们的担忧随之而来——开放会不会影响教学秩序?“师生提出了10余条意见建议,比如建议在滨水公共空间应当全时段对社会公众开放的基础上,补充‘沿岸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小区生产生活、教学科研等确需在特定时间段封闭相应区段的除外’等限制条件,确保学生考试等特殊情况不受干扰。这条意见最终被采纳,写进了《条例》中。”朱敏说。
“如何让‘人民理念’成为苏州河最亮丽的发展名片”“如何强化党建引领下沿河社区的基层治理”“如何优化沿河环境,让人才爱上苏州河”……近日,上海市普陀区委在上海市委组织部、市“一江一河”办指导下,成立了党建引领半马苏河“问水”委员会,并向来自城市规划、宏观经济、城市治理、建筑设计、风景园林、旅游发展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颁发聘书,以广泛吸纳各方对于苏州河保护、建设、运营的意见建议。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引领下,苏河两岸正在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样板间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实践地。
河水徐徐流淌,苏州河亦如一条时光之河,见证了百年沧桑,正在向未来敞开更宽广、更温暖的怀抱,迎接属于这座城市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