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专家研究推动多款国产创新药上市 破解晚期肺癌绝境

2023年06月16日 15:59:5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6月16日电(记者袁全)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获悉,该院肿瘤科主任陆舜教授带领团队牵头的多项晚期肺癌诊疗相关临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于今年3至6月间推动三项国产创新药及新适应症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并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为肺癌晚期的患者带来生存希望。

  据悉,近年来陆舜教授团队临床研究已有14项牵头临床研究成果获批新药以及新适应症上市,胸科医院累计至今已开展临床研究500余项,牵头药物临床试验数量位列上海市第二,全国第九位。

  “发现肿瘤转移的时候,我已经觉得自己没救了,能像现在这样生活,我想都不敢想。”2020年5月,江阿姨被诊断为肺癌时,已经出现了骨转移。她先接受了靶向治疗,效果却并不理想。绝望之际,她加入了陆舜的ORIENT-31临床研究。只经过三个多月的“四药联合”治疗,就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疗效,病灶缩小了30%。之后,她一直服药至今,三年间肿瘤再未进展或转移,病情一直很稳定。

陆舜与研究团队(受访单位供图)

  此项由陆舜教授牵头的研究:国产药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化疗的“四药联合”方案,已经成功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适应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影响因子102.64)。据文献查阅,国际上以“靶向+免疫+化疗”治疗思路破除肺癌耐药绝境的相关临床研究中,此次的“中国方案”第一个取得成功。

  据研究的主要参与者、肿瘤科主任医师简红介绍,临床上,像江阿姨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亚洲约一半的肺腺癌患者会发生EGFR突变。对于此类患者,靶向治疗是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一。然而,一般经过8至20个月后,患者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为解决这类问题,陆舜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一项前瞻、随机、双盲、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此项研究在全国52家中心进行,历时三年,共纳入1011例患者,且其中的免疫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药均为自主研发的“国字牌”创新药,并且已经纳入医保。

  陆舜教授牵头的另一项国产靶向药“贝福替尼”在今年6月也成功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适应症上市,可明显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相关研究成果同样发表在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影响因子102.64)。贝福替尼相较部分药物,展示出更好的疗效,且整体安全性可控,也为一部分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2023年3月,由陆舜教授带领肿瘤科主任医师虞永峰团队开展的“谷美替尼”相关研究也获得突破性进展,成功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上市,是中国首个用于全线治疗MET14跳变非小细胞肺癌的MET抑制剂。

  在6月初举行的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陆舜教授在肺癌专场会议上,公布了中国原创Neotorch研究的最新详细数据,展示肺癌免疫药“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药物的惊艳疗效。他的发言,引发了会场三千多位国际同行以及全球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些研究成果彰显了中国原创研究的实力,也见证了中国原创研究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陆舜教授表示,中国方案、中国创新药,正在不断改写国际肺癌诊疗模式与理念,也在持续提升我国肺癌治疗药物的可及性,为患者点燃生命新希望。

【纠错】 [责任编辑: 许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2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