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补贴跟人走” 异地安老才能更安心

2023年06月20日 10:45:10 来源: 文汇报

  仅一街之隔,分属两个不同街镇的老年居民,在同一间社区食堂里用餐享受的补贴是完全不一样的。“老年人用餐补贴标准,各区和街镇尚不统一,这就客观造成不同老年人的感受度有差异。”

  这个简单的例子背后,直指更普遍的诉求——市人大一项针对近3万名上海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显示:超半数老人都希望“补贴跟人走”,让异地安老有更真切、现实的落脚。

  19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本市养老政策和机制完善情况的报告。报告聚焦于,上海养老服务体系能否实现便捷可及、普惠共享?其中关键的破题着力点在于:能否打破养老资源在物理空间上的藩篱,让那些因种种原因导致人户分离的老人,也能就近就便得到各项养老补贴政策的覆盖,享受更多样丰富的养老服务供给,有充分的选择权。

  一餐饭,实现补贴互认

  此前的相关调研中,有人大代表观察到这一现象:有老人心仪隔壁街镇社区食堂的靓菜靓汤,或偶尔想换换口味。然而,因为助餐补贴仅限于户籍地范围内,舍不得优惠价的老人们只好在自家门口“转悠”。这也导致,服务优、菜品佳的优质食堂走不出属地街镇,很难在助餐行业中起到“鲶鱼效应”,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此外,各街镇空间资源禀赋不一,食堂布设中难免存有“空白地带”。有老人直言,前往毗邻街镇的社区食堂只需步行5分钟,但若前往本街镇所在社区食堂的时间却要翻番。“舍近求远”的现状背后,就是“补贴属地化”的窘境。

  “建立各区内部、各区之间的互认和结算机制,实现‘补贴待遇跟人走’。”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各区要进一步梳理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及老年助餐等补贴清单,通过养老数据资源的充分流动互通,形成老年人自主选择、服务机构公平竞争、支付方式安全快捷的服务供给机制。

  信用就医,服务跟人走

  需要破圈流动的,远不只是“一餐饭”。

  围绕养老服务需求的问卷调查还表明:19%的本市户籍老人有一定的异地养老或康养意愿。但束缚住老人们手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异地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还需完善,很多老人担心养老服务补贴“带不走”。

  为打通异地养老“最后一公里”,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已在行动。市民政局在会上回应,其与市医保局定期开展长三角区域纳入本市长护险异地结算养老机构认定与发布工作,已发布32家机构,并为符合条件的老人开展跨区域长护险申请、评估、服务、结算等服务。同时,市医保部门已积极落实各项异地就医政策制度,实现普通门诊、住院、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双向服务,还开通了长三角示范区免备案试点和长三角信用就医服务。

  作为一项新试点,信用就医服务颇受关注——市民凭个人信用获取一定授信额度后,可在就诊时享受“先诊治,后缴费”服务。这一试点依托的是示范区内贯通融合的跨省域数据共享机制,医保、社保参保及公积金缴纳信息等互动流通,以数据赋能跨区域的医疗服务。(王嘉旖)

【纠错】 [责任编辑: 佘灵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2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