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600亿元!他们说明年还要来这个“最IN秀场”
新华网上海10月16日电(记者 龚雯、史依灵、杨有宗)为期4天的2021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落下帷幕,期间86个项目投资超600亿元,以及一大批生物医药界“最强大脑”对前沿科技的探讨令人印象深刻。这些成果将在后续不断释放潜能,给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带来无限遐想,助力更多新药、好药加速惠及百姓健康。
“抢资源”“抢专家”首届产业周成功“吸粉”
生物医药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首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的举办,是厚积薄发的一个缩影。在产业周活动征集令发出后,共有56家单位申报办会,“抢资源”“抢专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截至产业周闭幕,共有1万余人次参与线下活动,包括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陈凯先、张伯礼等多位院士专家,线上观看人次超1.6亿。
来凯医药创始人吕向阳说:“前两天根本都见不到我们的科学家和部门负责人,他们参加了产业周好多活动,从生物技术、生产标准到临床研发、市场投资,获得了宝贵信息和启发,并达成一些初步合作意向。”
“以前,生命科学基本上就是生物学家的事情,现在,物理学、化学、数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等专家都参与进来,呈现了多学科交叉、多学科汇聚的特点。”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说,随着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成果诞生—运用—产业化过程越来越短,黄浦江畔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热潮正在形成,必然会进一步推动上海在全国的引领作用。
86个项目投资超600亿元 创新药进入密集“播种期”
上海是我国生物医药创新高地,获批的创新药占全国1/4至1/3。今年,国内首发的两个细胞治疗(CAR-T)类产品全都在上海,充分体现了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引领能力。
据最新统计,产业周期间共有86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613亿元。从区域看,张江约占一半,24个重大产业(平台)项目、总投资312亿元,临港增长趋势明显(24个项目,共147亿元),其他区域加速追赶(38个项目,共154亿元)。
从主体看,跨国企业加大投资态势明显,美敦力成为临港新片区落地的首家生物医药外资五百强企业,阿斯利康在上海启用了全球研发中国中心;从领域看,新兴产业领域加大布局,生物医药前沿创新中心揭牌筹备、默克上海创新基地开幕;从环节看,产业链全面加强,再鼎医药同时与腾讯医疗、思路迪等上下游产业链伙伴签约,赋能肿瘤精准治疗服务。
同期,3个产业配套政策、5个产业联盟发布,凝聚各方智慧,为上海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能。
“我们正强烈地感受到在上海发展生物医药的优势。”肿瘤基因检测公司和瑞基因首席执行官周珺说,今年浦东率先推动LDT(实验室开发诊断试剂监管)模式试点,给创新企业充分的探索空间。背靠上海充沛的国际资源、人才储备,和瑞已经在上海完成了选址,产业周之后将会在上海落地一系列产品及服务。
上海医药总裁左敏表示,真创新就是必须要开始做原始创新,从目前看,我国已经是医药大国,但基础投资、研发投资还仍有一段差距,首届产业周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期待基础应用研究和产业化之间能更有效地协同发展,促进新药上市。“明年我们还来,共创无限可能”
近年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特别是去年初,国家多个部委与上海市联合制定了上海生物医药高地方案,并获国务院批复,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
2020年,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6000亿元,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突破1400亿元。根据规划,上海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年度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认为,上海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逐步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中心之一,在投资环境、科研能力、人才储备等方面都走在前列。
京东安联产险全球企业与特殊风险部责任险负责人孙芳表示,通过借助安联保险全球医药风险控制网络与工程人员资源,共同聚焦临床试验和医药上市风险人才培养,期待产业周之后能与更多研发机构、医药企业展开合作,为新药上市“保驾护航”,明年我们一定相约再来。
下一步,如何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突破创新?业内一致认为人才是关键。
上海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黄红表示,上海要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创新策源地,需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营造识才、爱才、用才的人才环境,进一步扩大上海生物医药“朋友圈”。期待大家一起构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无限可能,吸引更多生物医药优秀人才归国来沪,形成高水平的生物医药人才高地。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也表示,生态圈里的人才不仅仅是原始创新的人才,还包括一些产业链所需要的技术、生产等不同类型的人才,更好地进行分工、整合,将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释放更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