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政法机关: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

2021年10月16日 09:54:24 来源: 文汇报

  当前,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之中。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如何?“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否落到实处?取得了哪些实效?

  149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紧密结合自身职能,谋划有精度、认识到位,聚焦得准,充分体现了为民理念。420件便民利民举措,门开得宽、事办得实、帮扶有温度,高效能服务群众,让更多人民群众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筑牢城市安全底线,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上海政法机关将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铁军,为上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法治都市”,普法宣法立足职能主动作为

  “境外证据怎么认定?”“国际贸易术语有哪些?”“违约金怎样调整?”“怎样承认和执行国际仲裁裁决?”……

  近年来,随着自贸区的不断发展壮大,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由此产生的争端纠纷也日渐增多,新类型问题也层出不穷。10月12日下午,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里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正举行着一场干货满满的法律讲座。来自20余家涉外企业的负责人、高管和法务代表集聚一堂,聆听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十佳审判长”黄英的讲座。“这场讲座的干货非常多,受益匪浅!”与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在运营企业中经常遇到一些法律问题,这场讲座非常及时,很有实效。

  有更好的法律保障,才会有更好的营商环境。这场讲座是上海法院“法进百企护民生”法治宣讲系列活动的第三场,也是上海一中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一。

  在新媒体上开设“反诈行动”专栏,在电视、电台推出“反诈,检察在行动”系列节目。全市检察机关积极履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通过多平台、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普法教育、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禁毒、预防金融犯罪等各领域防范宣传,特别是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等侵财类犯罪,增强群众识别犯罪和自我防范能力,避免“钱袋子”受到不法侵害。

  聚焦保障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民生需求和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更高要求,着力增强司法为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法学会组织专家学者对1260条《民法典》逐条宣讲,拍摄制作成视频资料,在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滚动播放,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公益产品服务。

  “动态隐患清零”主动防范体系,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将履职为民、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作为检验教育整顿实效的重要标尺。上海公安机关梳理影响社会大局稳定和城市安全运行的各类风险隐患,建立“动态隐患清零”主动防范体系,形成隐患从发现、整治到清零、反馈的工作闭环。今年以来,全市报警类警情同比下降17%,社会治安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

  “原以为是高额投资回报,却没想到是非法募资陷阱,好在警方帮我追回了损失!”近日,上海经侦部门通过主动开展数据排查,发现上海某企业以投资分项目为名,承诺支付高额收益回购份额,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目前,该企业及其关联公司被一举查获,相关涉案账户、资产已被封停。

  今年以来,上海公安机关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针对非法集资等经济犯罪向新领域、新业态蔓延的新情况,积极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深度协作,形成数据互通、风险共研、打防结合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领域涉众风险的整体合力。今年以来,累计侦破非法集资犯罪案件15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8亿余元。

  市民陈小姐接到一个可疑境外来电,没过几分钟,她便接到“96110”来电和短信,提醒其可能接到诈骗电话。随后,属地公安分局、公安派出所相继派员上门劝阻。

  当前,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非接触类犯罪高发。为守牢群众“钱袋子”,上海公安前移打击防控关口,依托市反诈中心持续完善升级涉诈通讯、网络、资金防阻体系,提前甄别发现潜在被害人并及时上门劝阻,最大限度控案降损。今年以来,电信网络诈骗既遂案件数同比下降3.9%、破案数同比上升35.7%,直接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7.4亿余元。

  聚焦群众身边案身边事,提升群众满意指数

  “现在我从楼下经过再也不用担心‘天上掉石头’了,检察院这事办得好!”长宁区一小区住户黄阿姨对检察院督促治理该小区楼栋外层墙立面脱落问题的举措赞不绝口。

  围绕电动车消防、高楼外墙脱落、道路窨井盖缺失损毁、河边缺少护栏等直接关系群众人身安全问题,上海检察机关着眼城市精细管理,通过和相关职能部门磋商、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办理城市公共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53件,健全完善与职能部门的行刑衔接机制,开展专项法律监督,切实守护群众头顶和脚下安全。

  “来案快立、民生优先、联系方便、执行公开、审慎善意、文明执行、款到即发、司法救助、严惩拒执、强化监督”,上海法院“执行工作十项承诺”言简意赅,但字字关注执行公开、高效、便民,目标直指及时兑现胜诉权益。9月6日,二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郑重作出执行工作“十项承诺”,聚焦群众最为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紧紧抓住“切实解决执行难”的主线,兑现胜诉权益,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教育整顿带来的成果转化。

  群众事无小事,细微处见真情。“感谢民警找回失物,帮我挽回了损失!”9月8日,在市公安局轨交总队举行的失物发还仪式上,乘客上官女士从民警手中拿回了在地铁上遗失的礼品盒,并送上锦旗,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今年以来,轨交公安按照“有赃必追、有损力挽”的工作目标,全力为群众挽回损失,找回失物。

  “能帮尽帮”解困,把群众满意作为重要评价标准

  51岁的陈某某因为曾经吸毒疾病缠身,唯一的女儿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母女俩生活无着落、寄人篱下,仅靠姐姐的资助勉强度日。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后,还会受到戒毒民警的帮助。民警不仅给她女儿送去“助学款”,还签订了“一对一辅导”的助学协议。这意想不到的帮助让她感动不已,并郑重递上承诺“永不复吸”。

  今年以来,市司法局组织280余名民警对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开展跟踪回访活动,排摸出稳定就业难、婚姻修复难、子女照管难、病残赡养难、孤老无依难等5类问题410余项,有效帮困帮扶900余人次,受到出所人员和家属以及所在地方的普遍认可。

  监狱系统紧紧围绕主责主业,主动走出大墙,积极化解社会矛盾风险。聚焦为服刑人员家属依法办理动拆迁、房产买卖、民事诉讼和婚姻家庭等9类事项提供便利,切实维护合法权益,先后开展狱务现场咨询、热线咨询5000余次,帮助办理各类民事事项1100余件。

  “上海城市法规全书”应用系统是市司法局于年初上线的“服务利民”实事项目,老百姓动动手指通过关键词就可以检索到需要查询的现行法规内容,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日均访问近2万次,总访问量超过265万次。

  上海政法机关将在办实事过程当中,坚持开门纳谏,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反馈,更加精准地聚焦群众关切的问题,进一步梳理和推进重点项目,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全面接受群众监督,让人民群众来评价和打分,让人民群众有实感、得实惠。(记者 何易)

【纠错】 [责任编辑: 罗沛鹏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248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