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网通办”三周年,小“码”怎样拉大车?
进入公共场所出示“随申码”、忘带医保卡打开手机就能刷、户籍证明银行终端也能开……近日,上海率先试点的“一网通办”政务服务迎来上线三周年。秉承让市民、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的理念,“一网通办”已接入近3400项服务事项,累计办件量1.7亿件。这块“金字招牌”释放的数字红利,深深融入了百姓日常生活、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
上海新目标:出门不带证
上海交警黄俊讲解“一网通办”应用(上海市大数据中心 供图)
“今年十一,外滩沿线实行了交通管控措施。很多粗心的驾驶员一不小心闯进管制区,有人还忘带驾照。没带驾照怎么办?今天给您支个招。”在市民代表走进“一网通办”活动上,上海交警黄俊带来一场绘声绘色的“带货”直播。
黄俊带的货,就是上海“一网通办”客户端“随申办”APP。目前,上海“一网通办”已归集608类电子证照,总数突破1.5亿张,调用量突破5.6亿次。在此基础上,上海全面实施“两个免交”:凡上海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免于提交,凡能够提交电子证照的免于提交实体证照。
“两个免交”,给市民和政府办事人员都带来了便利。在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市民张老伯正在柜面办理电子退休证业务。“办证过程中,我发现好多个人材料不需要自己提交,电脑里一调就有了。最重要的是电子退休证不怕丢、不用补办,要用的时候手机一亮就行了,我们老人也赶上了时髦。”张老伯说。
身份证、结婚证、驾驶证、行驶证……高频个人证照,电子版一网通认。黄俊说:“得益于‘一网通办’,我们努力的目标之一,就是打造不带证城市。”
数据可共享,小“码”拉大车
“一网通办”方便市民、企业的奥秘在哪?追根溯源,在于从“店小二”的视角,在政府内部实行流程优化、系统整合、数据共享。
最典型的应用,当属“随申办”APP中的“随申码”。最近,上海市民王晖要去广州出差,临行前要做核酸检测,到医院才发现忘带医保卡。不过王晖并不着急,调出手机里的“随申码”,点击医保选项,就顺利走完了挂号、交费等流程,还免去了窗口排队的烦恼。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主任朱宗尧说,“随申码”产生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但其功能不止于“健康码”,而是定位为市民的生活服务码。如今在上海,乘公交、乘地铁能刷“随申码”,去医院看病、图书馆借阅也能用“随申码”。随着越来越多领域实现一码通办、一码通行,“随申码”已累计使用超过46亿次。小小一个码,成为超大城市高效服务与管理的“神助力”。
“随申码”是一个缩影。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上海大力推动政府业务流程再造。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主任周亚说,依托“一网通办”,上海在去年实现15个“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基础上,今年又力推居住证办理、企业高频证照变更联办等12个“一件事”,让市民、企业办事从“进多门”到“进一门”,一个流程跑到底。
以居住证办理为例,上海先后完成40余个数据接口的联调测试,实现了部门间信息互联共享,确保居住证业务“一口办”“一次办”“高效办”。
从“一网通办”走向“一网好办”
上海为老年群体推出“随申码”卡片版(新华社记者刘颖 摄)
“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实施了灵活办公,今后‘一网通办’有没有可能为企业提供移动端服务?”在市民代表走进“一网通办”活动上,上海传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耀煌通过视频发问。
朱宗尧回应说,上海“一网通办”正在深化企业专属网页建设,通过用户数据分析,推动“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同时,也在研究打造“一网通办”企业移动端,实现法人事项移动办理。
让“一网通办”服务更好用、用户更爱用,上海还在持续努力中。包括服务更加便捷,通过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上海在600多个银行网点的自助终端上线128项高频事项和500多类证照打印服务,把政务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范围更加广泛,目前长三角已有116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探索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让“一网通办”功能更强、体验更佳、口碑更好,使之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军。(记者何欣荣、郭慕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