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未来,什么样的公园吸引年轻人?

2021年10月28日 16:56:15 来源: 新民晚报

    年轻一代,为什么不愿意进公园?昨天下午,10名大学生代表来到团市委,参加上海市公共绿地建设事务中心和上海市学生联合会主办的“开门办公园”座谈会。

    记者在现场获悉,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市民“金点子”征集活动启动以来,已收到2万多条市民建议。在年轻人看来,一座能吸引“Z世代”(指新时代人群,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的“年轻人友好型”公园,应该与运动、文化高度融合,并且处处充满智能化。与社区及游客互动、独具特色并体现城市精神,也是未来公园不可或缺的要素。

    提供特色人文活动

    大学生代表中,有从小生长在上海的,也有来沪求学的新上海人;有每周打卡公园的“公园达人”,也有不爱逛公园的潮流女孩。面对“公园如何吸引‘Z世代’”的话题,大家从自身专业和感受出发,提供了很多想法。

    高品质的人文活动,是“Z世代”渴望在公园中体验的。“文化活动搞起来了,公园就会吸引我们。”来自东华大学的王诗涵一针见血。她认为,年轻人爱去文化感强烈的空间打卡,如果公园在固定时间举办小演出,可以潜移默化地复兴传统活动。

    “目前公园的氛围不吸引年轻人。”华东理工大学的李丹丹坦言。她说,老年人爱在公园唱歌娱乐,年轻人却更喜欢类似于融合植物文化的文化节、小型演唱会、运动交流会、养生派对等,“建议公园结合自身特色,抓住年轻人的潮流”。

    上海财经大学的俞以航认为,如今戏剧、歌剧、脱口秀、歌舞、室外观影等文艺类演出,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特别大。如果公园能利用自己室外场所的特性,定期举办类似演出,年轻人一定会愿意参加。

    活动好玩拍照好看

    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对运动的需求不言而喻。除传统公园所能提供的慢跑、快走、羽毛球等项目外,诸如跑酷、滑板、攀岩等极限运动,在“Z世代”中也有不少拥趸。因此,公园中能否提供这样的场地或设施,是决定他们是否会走进公园的关键。

    同时,年轻人热衷于高科技和智能化,公园的“科技感”也是未来建设中很重要的一环。可充电的智能座椅、夜间陪跑的感应灯、运动数据的可视化、采集分时段客流量的电子屏……这些,都会是吸引年轻人向同伴推荐这座公园的元素。

    此外,公园的“颜值”也被许多爱拍照的姑娘们提及。从松江赶来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张子乐表示,公园吸引自己的两点是“活动是否好玩”和“拍照是否好看”:“徐汇滨江龙美术馆一带,能滑板、攀岩,能吹江风、遛萌宠,还能拍大片,很符合我和姐妹们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彰显个性的年轻人也希望上海公园能各有特色,不要打造成“千园一面”。比如上海大学的王斌就提出:上海能否增添一些非遗公园、国潮公园?俞以航则认为,以萌宠、汉服为主题,甚至以颜色来区分的“主题式公园”,会是公园很大的亮点。

    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记者发现,虽然大家普遍认为年轻人不爱逛公园,但其实00后对于公园有着深厚的感情。俞以航对小时候家人带自己去鲁迅公园游玩的情景印象深刻,而喜爱大自然的华师大学生冷知霖更是每周要逛两个公园。在大家看来,公园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新上海人”讲述着城市独特的环境和风貌,是名副其实的“城市名片”。因此,公园是否具备无障碍设施保障所有人的“进入权”,是否能多设置一些座椅满足“随走随停随坐”的需求,是否设有咖啡馆、奶茶店、撸猫店……这些对不同人群需求的满足,在学生们看来,都体现了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包容度。

    也正因“公园姓公”的特性,公园与城市居民、游客间的融合与互动,也是“Z世代”们非常看重的一点。上海交大建筑学专业的杨行智与同济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许霖熹,所学专业都与公园建设、城市规划相关,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公园最好成为使用者生活链的一部分,甚至在建成后成为“社群性空间”,邀请社会各方一起加入运维。

    “是否能‘点餐式’办公园?比如要办一个花展,我想看到什么花,或者我明年想看到什么花,可以在多媒体平台上投票。”针对互动性,俞以航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建议。这,或许是这一代特立独行的年轻人,对于公园未来发展最具年龄特色的想法之一。(记者 金旻矣)

【纠错】 [责任编辑: 严曦梦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7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