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服务残障人士的健身房开到家门口

2021年11月04日 08:54:06 来源: 解放日报

    在器械上锻炼了一小时左右,60岁的市民司马先生停下来补水,他用右手拧开保温杯盖,喝了几口,又拧上盖子。在常人看来这个非常简单的拧盖子动作,让曾经脑梗的司马先生一度无力完成。近日,在徐汇区长桥街道智慧阳光康健苑,司马先生对记者说:“我进行了一个月康复训练后,才基本能完成拧盖子动作。如果不是有家门口的免费运动康复点,我的手可能到现在啥也干不了。”

    长桥街道的智慧阳光康健苑虽然仅50平方米,却是全市首家实现体育数字化转型、为残障人士提供运动健身、功能康复、社交娱乐等服务的空间,在全国来说也是创新之举。

    打造“15分钟康复圈”试点

    53岁的沈女士是长桥街道居民,她从智慧阳光康健苑开张第一天就成为会员。记者看到,从进门开始,沈女士就进入智慧化管理程序。先进行人脸识别、量血压,然后佩戴上用于运动监控的智能臂环。沈女士在健身教练的引导下,把轮椅推到微循环机上开始锻炼。

    11岁时因高空坠楼致残,沈女士已跟轮椅为伴四十多年,“我也想要健康,但是进不了健身房,就算去了也没有适合的健身器材。现在家门口就有这样的好去处,我是很开心的。”坚持一段时间锻炼后,沈女士的睡眠改善了,腰围也变小了。

    在智慧阳光康健苑,残疾人可直接推着轮椅到无障碍全身垂直律动机上,通过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全身有氧健身车、等速上推/下拉训练机可加强四肢的力量锻炼。

    据悉,长桥街道的残障人士有近3000人,是目前残障人士数量较密集的区域。残障人士存在运动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导致健康状况差、患病风险高、恢复效果慢。长桥街道作为区域试点街道,以“就近、便捷、综合”为原则,在核心小区罗秀新村设立社区康复健身点——智慧阳光康健苑,连同周边已建成的阳光之家、阳光心园、辅具服务社等,形成残疾人康复的一体化服务。

    从今年5月开放到10月底,智慧阳光康健苑已经建立会员健康档案130份,累计服务千余人次。残疾人群体通过康复训练,身体机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长桥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街道将在群众综合服务区域“邻里汇”等开设更为便利的健身点,由此形成“以点成线,以线成网”的服务布局,方便小区残疾人坐着轮椅15分钟内到达开展康复训练,打造“15分钟康复圈”。

    提供精准数字化康复方案

    有数据显示,在上海,近九成的残障人士患有一种以上疾病,检出率较高的疾病包括高血压、脂肪肝、咽炎、痔疮、肥胖等。残障人士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现有的康复服务难以满足残障群体的需求,且专业运动康复资源稀缺、价格贵,缺乏专业场地和专人指导。徐汇区残联协同长桥街道、第三方企业尚体健康科技,以智慧化方式加强残疾人康健“前、中、后”全链条管理和服务,为残疾人提供体育健身科学指导和精准服务。

    尚体健康科技副总经理王亮介绍,运动前,通过“健康体适能、跌倒风险评估”测试仪器,利用先进的蓝光技术捕捉健身残疾人肢体信息,后台数据分析,形成专属运动康复训练方案;运动中,为每位残疾人配备运动手环,实现数据实时更新,全程动态监控;运动后,出具一套巩固训练和饮食搭配干预方案,帮助残疾人以科学、规范、系统方式巩固康复成果。

    72岁的俞女士因为脑出血引起右侧肢体偏瘫,语言表达障碍,曾经在医院康复锻炼近半年。来到智慧阳光康健苑后,康复师为她进行身体评估,出具一个周期的运动方案。俞女士的身体情况一天天地在好转,语言表达流畅了,手微微能动了,站立时更稳定。老伴说:“到这里锻炼比去医院方便,之前在家里照顾她时不敢离身,现在她站得更稳,我轻松了不少。”

    据悉,尚体健康科技联合上海体育学院专家组建了专业的运动康复科研团队,根据残疾人专用体质监测标准,配备专业检测及运动设备,实时监测锻炼者运动时的机能指标,及时上传数据分析其身体变化,并辅以专家建议,为残障人士提供精准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

    康复师王林告诉记者,“残疾人通过运动能预防一些并发症、改善功能、减缓疾病进程,做好二次残疾的预防,实现运动干预促进功能康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行为能力和生活品质。”

    完善残疾人康复干预体系

    推动健康关口前移,科学运动是残疾人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下,如何保障残疾人平等享有公共体育服务的权益,引导帮助残疾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依托社会力量,徐汇区残联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不断完善社区残疾人体育服务新模式。

    徐汇区残联负责人介绍,目前区内有残疾人2.7万余人,其中肢体残疾有9000余人。区内不断完善残疾人体育健身的专属定制和健康服务资源的融合共享。目前区内13个街镇已经全覆盖建成残疾人体育健身点,残疾人社区体育指导项目打通了“最后一公里”,通过专业指导、手语等志愿者服务,扫清残疾人走进体育健身点的障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今年,《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发布,上海正在探索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智慧阳光康健苑为残疾人提供适残化运动环境、适残化的健身设备、个性化运动方案及居家运动康复指导,探索解决残疾人“去哪健身”和“科学健身”的难题。

    “体医养融合”科学健身,正在成为趋势。记者看到,在长桥街道的智慧阳光健康苑,已嵌入了适残化健身设备。根据《上海市残障人士健康状况评估报告》显示,后天获得性因素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的组合因素,让中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老人新增残疾的比例不断攀升。智慧阳光康健苑作为可复制推广的模式,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精准化服务,在社区打造残疾人康复干预体系。(记者 秦东颖)

【纠错】 [责任编辑: 严曦梦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88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