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探索从顶层设计出发提供基础保障
家住宝山梅园村的篮球爱好者赵法诚,终于在家门口找到了合适的运动场地,步行十分钟即可到达。这处篮球场有些特殊,它位于宝山一号湾南桥下空间,曾是高架桥下被人遗忘的区域。接下来,上海将有更多桥下空间被打开,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
记者了解到,上海将有101个“家门口的沉睡空间”被唤醒,其中包括18个桥下空间。这次微更新活动名为“品质点亮城市·家门口的蝶变‘社区秀’设计大赛”,由上海市住建委(市精细化办)、市规划局、市文旅局等单位共同举办,正面向全社会征集设计方案。截至目前,共有500多支设计团队报名参与,既有学生团队,也不乏知名建筑师。
2016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微更新”概念,并在社区内进行试点。如今,微更新的演进之路进入第六个年头,新一轮101个点位更新有哪些亮点?
从社区走向更多元公共场所
“胖湾”,这个带点谐趣的地名在周家渡街道居民间口口相传,但是“胖湾”并不“胖”。“胖湾”名叫“月半湾”,是夹在昌四与昌五小区间的瘦长形“公园”,俯瞰形似新月。它曾是在拆违整治中腾出的“边角料”空间。经过改造,空间改为曲折长廊,成为老人下棋练歌、孩童捉迷藏的绝佳场所。
改造,并非出自名家之手,只花了几个月时间,投入也不大,却逐步改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轨迹,成为家门口的“小确幸”。“这种微更新手法就像是‘洗头理发’,变化不大,但能让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业内专家表示,随着上海改为内涵式发展阶段,改善存量空间的环境品质成为常态。相比体量大、流程长、投入多的城市更新项目,“微更新”可以在不涉及用地性质、容积率等指标调整的前提下,提供更有实操性、更见成效的方式。
和“胖湾”一样,在近六年时间里,上海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社区“边角料”空间被激活。在杨浦五角场镇翔殷路491弄的一处绿地北侧,就从居民使用率低的空间改造为户外亲子空间。浦东新区实施的“缤纷社区”活动,让许多社区居民看到并参与到“小而美”的更新设计中,迄今为止完成了近400处社区更新。
“通过社区微更新,上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共建、共治、共享的创新治理思路。在新一轮微更新中,我们希望从社区走向更加多元的公共场所。”上海市精细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看到,向全社会征集设计方案的101个点位主要涉及上海16个区、65个街镇,共分为5个类型,分别是工业文化遗存地,如杨浦滨江的“绿之丘”周边街区;公园绿地广场,如黄浦的延安中路绿地;历史文化风貌区,如徐汇衡山路美丽街区项目;桥下空间,如奉贤浦南运河北岸金海公路桥下空间;其他项目,如虹口沪陵菜场周边。
在101个点位中,有2个点位较为特殊,它们没有具体方位坐标,分别是“时光印记邮票装置设计”“文旅空间任意门装置设计”,计划通过艺术装置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对文化符号进行空间演绎
微更新的最终目的,不只是让空间变得更好看,而是更可达、更好用。
近年来,上海在城市更新中注入新功能方面,已有诸多探索。不过有专家指出,上海还有不少文旅空间的品质仍需提升。比如一些口袋公园重景观绿化、轻文化休闲和互动体验,好看不好玩;一些文旅产品业态同质化,游客止于打卡,有流量无消费。还有一些公共空间因开放不足,互动性不强,文化经济活力未能完全释放。
记者从市住建委了解到,新一波101个点位着重聚焦“文化再生”“艺术介入”,在方案评选和专家评审中进行引导。
比如,在建设口袋公园、袖珍广场和社区花园的同时,进行在地文化记忆修复,对文化符号进行提取和空间演绎。在历史文化风貌区延续城市文脉,更加关注空间改造后对文旅服务功能的实现和促进。继续挖潜低效利用型工业遗存,打造“可观、可学、可购、可玩、可品”的工业旅游运营生态,将工业遗址和“微旅游”空间体系串联形成休闲文化旅游带。
位于中心城区的徐汇湖南街道将在这次微更新中,将结合上海音乐学院周边业态,打造汾阳路音乐街区。长宁江苏路街道愚园路,将继续引入艺术体验,创意零售,时尚商业及社区民生于一体的复合型业态。
郊区也同步推进文旅新空间,比如奉贤庄行镇将对“李家宅”进行内部修复提升,让其作为冷江雨巷核心区的重点历史保护文物,以点带面,激活整个街区的人气。
探索机制确保后期运维管理
“此次推出的101个微更新点位,预计明年6月底全部落地。”上海市精细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探索建立相关机制确保后期运维管理。
相比改造空间,如何让微更新空间具有可持续的品质和活力则更具挑战。“真正成功的社区微更新应该是政府的投入尽量少,靠居民自治来建设维护。”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微更新”成为一种共识,由居民发起的、自下而上的微更新项目也越来越多,但后期运维的动力却不足。
上海正探索从顶层设计出发提供基础保障。“有的空间虽然小,但改造涉及的管理部门却不少。比如一个高架桥下空间改造,就可能要道路养护、绿化市容、电力、河道、轨道交通、配套管线等多个管理部门介入,不断优化方案,这中间既要把控底线,又要打破常规。”一名设计师坦言。记者了解到,目前相关部门已经成立“城市微更新文旅新空间”专题工作组,统筹推动相关项目落地。根据《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相关规定,探索财政、规划等政策支持。
也有市民担心,新一轮微更新会不会出现空间反复建设的情况。记者了解到,101个点位将结合“美丽街区”“美丽家园”“架空线整治”“一江一河”等工程进行同步推进,避免重复建设现象。在资金方面,也将探索引入社会资本,让居民、商户、专业人士都能参与空间治理,实现城市空间的共建共治共享。(记者 戚颖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