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张江”100位杰出创新创业人才受表彰

2021年12月30日 13:21:40 来源: 解放日报

  33岁的森亿智能首席执行官张少典,喜欢自称“张江男”。5年前,他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来到张江创业。从起步于80平方米的一间办公室,到服务150余家三甲医院,虽然办公场所搬了几次,但他一直不舍得离开张江。

  昨天,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大张江”)100位杰出创新创业人才受到表彰,张少典正是其中之一。这些人才主要来自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博士占比50%,40岁以下青年人才超过1/3。

  此次人才评选是以先行先试著称的“大张江”建设十年来的第一次。这些杰出人才有哪些刻着“大张江”烙印的创业故事?人才环境近年来发生了什么变化?上海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要如何才能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

  特别好的技术转化全生态系统

  “80平方米的一间办公室,只象征性收取1000多元租金,这对于当年初创业的我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我前后跑了很多地方,当时若再找不到租金便宜的办公室,就只能离开上海了。”张少典至今感慨不已。

  选择张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森亿智能是一家医疗人工智能企业,而张江这一人才高地,有着大量的IT和医疗人才。纯医学背景的员工,在森亿智能就有数百人之多,这家员工平均年龄31岁的年轻公司,总能在张江找到需要的人才。在“大张江”为初创企业搭建的各种展示和路演中,森亿智能获得真格基金的青睐,拿到了至关重要的天使轮融资。

  “与美国波士顿很像,张江有着特别好的技术转化全生态系统。”2020年8月,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员陈佳创立了正序(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是国内第一家原创研发碱基编辑技术的公司。据介绍,不同于基因编辑的“分子剪刀”,碱基编辑技术更像是“化刀为笔”,无需剪断DNA链,可直接修改错误遗传信息,大大提升了安全性,对于遗传病的治疗有很好的前景。

  这一创新技术吸引了3亿多元的融资,但也正因为这是一个创新技术,没有现成可借鉴的中试平台。“我们需要的中试空间,至少3000平方米,还要符合药物生产的GMP标准,这在寸土寸金的张江并不容易。”陈佳介绍,在张江集团帮助下,中试平台落地张江细胞园。

  2021年6月,由上海莘泽孵化的普冉半导体在科创板IPO注册。莘泽是国内第一家挂牌新三板的孵化器,已孵化出三家主板上市公司和一家纽交所上市公司,服务高科技企业超2000家,目前在孵的有30多个科学家创业项目。

  上海莘泽是持股孵化的先行者。持股孵化深刻地改变了孵化器与入孵企业之间的关系,将其从甲方乙方变成了合伙人。然而,持股孵化对资金量需求较大,在上海科创办支持下,莘泽陆续投资了35家创新创业企业,目前已有两家企业登陆科创板。“这一支持远远超出了资金本身,我们计划未来5年投资100名科学家,更好地推动原始创新。”上海莘泽创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曲奕说,她是此次入选的12位女性人才之一。

  “源头活水”不断涌现

  从这些有温度的故事中,可以读出人才与“大张江”的彼此欣赏、互相成就。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感同身受。18年前,上海药物所是第一家整建制搬到张江地区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开始也有很多顾虑,毕竟当时这里还没有形成发展的气候,许多地方都是农田。”时任上海药物所所长的陈凯先告诉记者。如今,这里已是我国新药研究的重要策源地,集聚了1000多家生物医药创新企业。上海药物所也为自身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成为“张江药谷”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过10年建设,“大张江”成为上海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这里高端人才多,顶尖科学家集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这里外籍人才多,上海连续8年蝉联“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26万余份,其中“大张江”吸引超过5.5万海外人才。这里青年人才多,“大张江”238万从业人员中,40岁以下人才占80%,“源头活水”不断涌现。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施尔畏看来,100位杰出创新创业人才的评选,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并转化为一种激励的力量,从而产生面向全球引才聚才的辐射带动效应。

  搭平台、出政策、造生态

  上海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要如何才能吸引人才,并且留住人才?

  “关键还是要搭平台、出政策和造生态。”陈凯先认为,要建设重量级实验室、大科学设施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大力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形成引才聚才的“强磁场”;要从人才入境、居住、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全周期的制度改革创新,让人才在享受政策红利中感受到上海温度;要构建多元包容的宜居宜业生态,形成“上海爱人才,人才爱上海”的生动景象。

  施尔畏认为,对于科学技术而言,人的作用是最关键的,因此要为科技人才提供好的环境和平台。从上海光源到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从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到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一个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正在张江渐露峥嵘,吸引着各种人才纷至沓来,产生了集聚效应。“这对于提升上海科技创新能力、产生重大的科技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纠错】 [责任编辑: 沈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4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