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合成生物学领域重要的“中国力量”

2022年01月13日 08:57:20 来源: 文汇报

  有着“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之称的合成生物学,已在新冠疫情中悄然建功。记者从日前举行的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战略联盟2022工作年会上获悉,通过新型蛋白质分子设计技术,分子诊断中的“无名英雄”蛋白酶K在新冠病毒检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累计供应近1亿人份。

  目前,世界各国正竞相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制定发展路线图。上海作为我国合成生物学的发源地,正面向医药、健康、环境等国家重要战略领域,整合长三角创新优势力量,破解人工生物合成系统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链条,服务和支撑我国生物产业变革,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新一轮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

  十年间,各国战略布局图从一片空白到“画不下”

  采用工程化理念,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创建赋予超越自然功能的人造生命体系,合成生物学作为催动原创突破、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学科,已成为继“DNA双螺旋发现”所催生的分子生物学革命、“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所催生的基因组学革命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被《自然》《科学》等国际顶尖科学期刊以及多国智库评为十大颠覆性技术之一,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生命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焦点和必争之地。

  中、英、美是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最早布局、规划最多的国家。上海被视为国内合成生物学发源地:2008年,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沪成立;2015年,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战略联盟创建;2019年,华东师大成立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熊燕所在团队一直在跟踪全球合成生物学的发展,由此汇聚成一幅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合成生物学战略布局图,“十年前,这幅图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而现在已经画不下了”。这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合成生物学发展的迅猛势头。

  “全球最值得关注50家合成生物学企业”中国占9席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赵国屏是中国合成生物学最早发起人之一。曾四处为合成生物学“鼓与呼”的他,如今被投资人紧追不舍,合成生物学俨然已成风投追逐的“风口”。

  截至2019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公司超730家。2020年,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企业获投融资78亿美元,是上年的2.5倍。去年仅第三季度,投向合成生物学初创企业的资金就达61亿美元,增幅高达33%。融资阶段已从早期向A轮、B轮转移——合成生物学在健康和医药领域的投融资增长远超其他领域。

  在这一轮生物技术革命中,中国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7年,中国团队首次参加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国家科技部于2012年发布合成生物学路线图,国家“十四五”规划又将合成生物学列为科技前沿领域攻关方向。

  早在2012年,中国在该领域的论文已超过英国跃升至世界第二位。在产业方面,根据2020年12月工程生物产业数据分析平台发布的“全球最值得关注的50家合成生物学企业”榜单,中国企业占据9席,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深圳等地。

  在赵国屏看来,合成生物学区别于其他传统生命科学的核心是其“工程学本质”。技术要最终得到市场认可,须有能盈利的产品。因此,成为融资“风口”仅是第一步,作为一种“使能技术”,合成生物学要在市场上有产品、能够为国计民生解决重大问题。

  突破学科产业发展瓶颈,整体进入国际竞争快车道

  自2015年创建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战略联盟以来,上海已形成以7位院士领衔、数十位领军人物和青年精英组成的研究群体,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邓子新表示,继酵母单染色体构建与微生物药物创制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后,上海近年来又在DNA硫修饰与生物诊疗、超级分子催化机器、合成基因线路与精准治疗、智能细胞药物工厂、光遗传学与疾病治疗等领域取得骄人成绩,整体进入国际合成生物学竞争快车道,推动了合成生物学在科学探索和产业应用的发展。

  2021年9月,上海首家合成生物产业特色园区“南大合成生物产业园”揭牌,以实现创新企业从“苗圃—孵化器—中试加速—产业化生产”的功能布局。可以预见的是,合成生物学将成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记者 许琦敏)

【纠错】 [责任编辑: 罗沛鹏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421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