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市政协:为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献计出力

2022年01月18日 08:22:30 来源: 解放日报

    “这里的早餐供应到几点?”“中式早餐有多少品种?西式的呢?”“提供自取服务吗?”

    2021年8月的一个早晨,中山北一路花园坊园区的逸小兔流动餐车,迎来一群不寻常的“顾客”,他们拉住餐车服务员问东问西,还不时举起手机拍上几张照片。

    这些“顾客”,是来自市、区两级的政协委员,他们专程到此参加“早餐工程”专题视察监督。这也是今年上海市政协围绕本市16项“民心工程”开展专题视察监督的缩影。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也是政协履职之着力点。一年来,上海市政协砥砺“初心”,紧贴“民心”,筑牢“同心”,坚持以服务“十四五”发展顺利开局为工作主线,全力推动重大战略任务落实落地,聚焦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问题,搭建协商于民平台,为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献计出力。

    为民履职深入了解群众期盼

    去年,围绕旧改、养老、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切问题,上海推出16项民心工程。市政协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作用,围绕这16项民心工程实施情况开展监督,力求推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要把此次监督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市政协主席董云虎提出明确要求后,上海市政协主席会议审议通过监督工作方案,明确由各位副主席牵头,办公厅统筹协调,12个专委会(指导组)全部参与并具体实施。

    对于这场专题监督,政协委员们也都摩拳擦掌。在经历了一场为期3个月、以党史学习为主题的党建引领活动之后,他们对“为民履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去年4月,上海市政协在网上全国政协书院开设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主题读书群,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为期3个月的线上读书交流活动。82天时间里,发言数量逾41万条,日均5000余条,人均470余条,生动演绎了全覆盖、深研学、高强度、大联动的红火场面。

    聚焦“建设人民城市之真谛”,委员们写下许多饱含民生情怀的留言:“建设有温度的城市,要聚焦城市建设细枝末节。”“城市精细化管理效果如何,要以居住在此地和到经此地的人的感受,作为评价标准。”

    学思践悟,委员们将读书活动成果转化为履职本领。怀着对“初心”的深刻认识,他们深入基层一线,细致了解群众期盼、反映群众诉求。

    各区加装电梯“进度条”卡在哪儿?旧区改造如何实现“提速增效”?他们走街串巷、深入社区,巡查街面、暗访商铺,线上线下反复探讨,研究问题症结、思索破解之法。9月初,16份均为3000字左右的专题视察监督分报告形成。

    在调研协商议政中凝聚共识

    不止于“民心工程”专题监督,许多参加政协协商活动的委员,都有深刻感受:“我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真挚的为民情怀,广大一线工作人员扎实有效的工作。”对他们自身而言,这“既是建言资政,又是知情明政的过程;既是发扬民主,又是凝聚共识的过程”。共识在协商议政中进一步凝聚。

    “要解决‘五个新城’公共服务短板问题,必须立足上海全市域统筹考虑,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提升能级。”“‘五个新城’的规划建设,是我们这座城市软实力要素重构的新机遇,宁可慢一点,也不能留下遗憾;宁可多‘留白’,也不能‘乱涂鸦’。”去年7月,市政协常委会议举行有关“五个新城”建设的专题议政,委员们纷纷建言。

    为了组织好这样一场协商议政活动,市政协课题组先期开展调研,分赴松江、嘉定、青浦、奉贤、南汇“五个新城”了解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帮助政协委员知情明政,有的放矢建言献策。每到一处,课题组成员争分夺秒,与一线建设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交流,在建设单位,在区政府会议室,在前往视察点的小巴士上,处处可以见到热火朝天的讨论场景。

    除了“五个新城”,市政协课题组还分别赶赴各个部门、单位“取经”。8月16日,一份题为“推进‘五个新城’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的调研报告,通过市政协主席会议审议,报送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提到,“五个新城”发展基础存在“三个不同”和“三个不足”,并从功能定位、发展布局、服务配置、交通建设、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高水平改革开放”“五型经济”“数字化转型”“城市软实力”……一项项事关上海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都成为上海市政协协商议政的重点。市政协努力找准政策供给和政策需求结合点,以高质量履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协商平台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这一年来,政协委员去基层愈发频繁,这得益于协商平台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在各区已搭建“零距离协商”“协商议事厅”“协商在一线”“协商活动站”“委员工作室”等协商平台的基础上,去年4月,市政协提出全市统一建设“协商于民”委员工作站,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和区政协委员下沉落地,打通三级委员履职界线,推动委员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7月,首批110家“协商于民”委员工作站授牌。

    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协商于民”委员工作站233个,其中本市215个街镇实现100%全覆盖。除港澳委员外,三级政协委员近6000人基本落组进站,进站率达97%。

    位于市中心的南京西路街道辖区,近10万白领工作生活于此,公共停车点不足,非机动车停放管理成为城区治理难点。一场由街道“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牵头召开的协商会,令这一难题的解决有了转机。来自全国、市、区的三级政协委员实地调研后提出可行性建议,物业管理代表、共享单车企业代表、街面非机动车管理代表和交警支队、社区管理办工作人员等开展面对面协商,初步达成了优化非机动车公共停放区域、落实监督指导机制和加强商务楼宇主体责任的共识。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在参与基层协商过程中,有委员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化解居民与物业纠纷,有委员利用自身资源为街道构建社区未来的养老蓝图,还有委员计划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城市更新等民生难题和诉求带进全国两会……

    遍布基层的“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不仅是委员下沉的场所,更是汇聚民意的哨点。他们活跃于基层协商平台,参与议题涉及加装电梯、养老综合服务、集中充电设施建设、社区文化供给、口袋花园项目、小区治理、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委员就在身边,政协离群众很近”。(记者 张骏)

【纠错】 [责任编辑: 许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42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