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战疫保供:一棵矮脚青 24小时之旅

2022年03月22日 09:19:30 来源: 新民晚报

  

基地里即将收割的矮脚青

  

菜品到货、验收、存储、加工、分拣、中转、发货……流水线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萧君玮 摄

  

叮咚买菜辰塔路基地大仓内一派繁忙景象 萧君玮 摄

  

清美鲜食门店货源充足

  上海人的餐桌上少不了一抹绿。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保障蔬菜供应,也是一 场“战疫”。从市郊的种植基地,到装进市民的菜篮子,一棵“矮脚青”的24小时奔赴之旅,恰是连日以来上海主副食品市场供应的缩影:加班加点,夜以继日,不敢须臾停歇。

  清晨6时 抢收蔬菜

  浦东新区宣桥镇上的清美数字化蔬菜基地里,50多岁的陈文会提着小板凳和割刀,和同伴一起走进大棚。天色尚未破晓,他戴上头灯,照亮眼前的一片菜地,用割刀飞快地采收已经成熟的矮脚青。不一会儿,身旁的塑料筐装得满满当当,他起身挪一挪小板凳,再取一个新筐。

  1个单体棚约为7分地,4个人花6小时,一上午能采收1.2吨的矮脚青。按照每户人家一天吃2斤青菜来算,这些菜能满足1200户人家的需求。而清美集团在宣桥镇、新场镇等4个镇共有8个基地,占地10000亩,其中60%以上的土地种着青菜。

  “在上海人所有消费的蔬菜里,青菜的量最大,而矮脚青又是其中最地道的上海特色青菜。”清美基地农业经理宋俊元说,这个品种耐抽薹,也就是说它的菜叶多、菜秆少,口感软糯,因此很受市民喜爱。

  从天蒙蒙亮到日落西山,这几天基地里几乎一刻不停地采收着矮脚青,工人们就连吃饭也是轮换着去。“任务重、时间紧,基地的采收时间从平常的6小时,增加到了现在的10小时,但我们必须在16点之前完成,不然就赶不上第二天一大早的上架。”

  7时许 准备装车

  天色已然大亮,从各个大棚汇聚而来的矮脚青已经堆成小山。等候在此的冷链运输车厢门大开,一车能装上400筐。

  采收完的土地也不能空着,下午就安排农机进场。旋耕起垄,施有机肥,育苗工厂加班加点培育出来的菜苗一送到,就马上种下去。宋俊元说,特殊时期,基地里没有一亩地是轮空的。“大约40天后,这里又是一片绿油油的矮脚青。”

  8时 送出基地

  第一辆运输车驶出基地,第二辆、第三辆紧跟其后。满载着矮脚青的冷链运输车从各个基地出发,按照路程远近,最快20分钟、最慢45分钟,就能抵达三灶工业园里的清美蔬菜工厂,这批矮脚青将在3小时内完成分拣包装。

  8时许 分拣包装

  戴好口罩、帽子和一次性手套,王俊敏走到操作台前,抓起一把矮脚青,快速扫一眼,无黄叶、无残叶,立刻装袋、称重、封口,整个过程不超过10秒钟。站在她身边的女生,显然手势没那么熟练。几天前她还是公司的财务,如今却从办公室走进车间,穿上了绿色工作服,把一棵棵矮脚青整整齐齐放进BOPP保鲜袋里。

  3月13日起增加产能,3月16日起订单暴增,从那时起,王俊敏和她的同事就没有回过家。所有人吃住在厂区,每天做一次核酸检测,严格执行闭环。与此同时,厂里一天两个班次,24小时运转,偌大的车间里,整日灯火通明,机声不断。

  “仅矮脚青一个品种,日供应量就达到了40吨。”清美蔬菜工厂总经理吴言广告诉记者,包装蔬菜250吨,散装蔬菜600吨,这两天的供货量是平日的三到五倍。工厂在6条全自动生产线的基础上,上周新增了5条半自动生产线,临时组拼了8条人工线。“不管供应量是多少,当天采收、当天包装、当天送抵门店的新鲜原则不能打破,所以我们唯有在有限的24小时里,尽可能抽调人手、扩大产能、加班加点。”

  不管之前在什么岗位,如今人人都上了生产线。搬运、包装、打包、贴标,样样都干,才能让每一批到厂的矮脚青都能在3小时内完成分拣包装。

  转眼间,一批包装完毕的矮脚青被装进周转筐,由叉车送入大仓。在这里,工作人员将按照区域、门店配货,蔬菜、水果、猪肉、禽蛋、豆制品、乳制品、速冻面点等民生必需品,一样不能少,等候晚间的第一次运输。

  19时30分 核对货单

  左佰科到岗了。这位长期日夜颠倒的老司机,每天给莘庄、九亭的7家清美鲜食送货,相比其他线路的四五家门店,任务要重一些。

  一筐、两筐、三筐……绿油油的矮脚青被搬进车厢,和其他蔬菜一起占据了大半空间。“青菜、大白菜、娃娃菜、蓬蒿、黄瓜……”拿着对货单的他嘴里念念有词:“最近店里绿叶菜要得多,饮料零食少了。”

  20时20分 连夜送货

  左佰科准备出发,第一站是闵行区的疏影路店。他熟练地驾车驶出园区大门,跟上前一辆冷链车,仿佛一条游鱼汇入大海,一路笔直前行。

  如果你此时站在宣春路上,就能看到百余辆货车川流不息,将一车车民生必需品运往全市如毛细血管般密集分布的700余家清美鲜食门店,直到天明。

  清美物流副总监储飞告诉记者,冷链车1小时左右就能抵达首家门店,卸货后再去下一家,一圈下来,需要三四个小时。回到大仓后,司机们稍事休息,又要开始第二轮的送货,然后在第二天早上6时前收工。疫情期间,50%的门店需要增加一次配送,有的大店甚至要增加到五六次。

  因为货量增加,左佰科回到大仓时,已是早上9时。而此时,储飞正忙着安排白班的机动司机。“我们正在想办法,给运量大的冷链车加配一名卸货员,不然司机的劳动强度太大了。”

  21时 到店收货

  清美鲜食疏影路店的店长邹晴接到左佰科的电话:“大概还有半小时,我就到你们门店了。”

  21时34分,冷链车停在店门口的马路上。邹晴和店员于雁迎出来,用小推车把货物拉到店里,其中就有20筐今早刚刚采摘下来的矮脚青。收好第一批货,差不多就是22时了,两人一起关店,各自骑上电瓶车回家。

  第二天6时 上架销售

  邹晴和于雁又出现在了店里。此时,第二批货物已在半夜送到后门,两人则要抓紧开店前的半小时上货。

  小包装的矮脚青、鸡毛菜、黄瓜、芦笋等蔬菜直接上架,牛奶、酸奶、速冻面点放进冷柜,苹果、生梨、橘子等摆到水果区,还有成筐的散装矮脚青则直接摆在收银台前,方便称斤。6时30分,她们打开卷帘门,迎接第一位顾客的到来。

  “平时我们一天就卖四五筐矮脚青,但疫情发生之后,高峰期一天能卖掉50筐。有时候我们来不及上货,就成筐拿出来给居民。”邹晴说,周边小区闭环管理的前一日,早上6时就有居民来等开门,绿叶菜一买就是七八斤。特别是矮脚青,一筐接一筐地往外拿,我们搬的速度还不如卖的速度快。

  有的小区被封闭了,居民们便在微信群里找到邹晴,提出各种上门送菜的需求。从两斤矮脚青、三颗番茄到一盒鸡蛋、一把小葱,不管是几百块的大单子,还是几块钱的小单子,她都会骑着电瓶车送到小区门口。

  说话间,第三批货物又送到了店门口,绿油油的矮脚青夹在其中,让人看着安心。这一场24小时的奔赴,让田间地头的新鲜小菜,变成居民餐桌上的软糯滋味,在春日的清甜中,一起等待上海的早日如常。(张钰芸)

【纠错】 [责任编辑: 沈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52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