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江苏援沪医生方舱日记:抗击疫情,关爱心灵

2022年04月14日 09:44:34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4月13日电(季春鹏 戴冠群)上海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采样队、检测队、方舱队,号角吹响,各地白衣天使集结逆行。截至目前,江苏省已派出1.4万余名医务工作者驰援上海。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治医师戴冠群,是此次江苏援沪医疗队的一员。她的一篇方舱日记,让我们触摸到守“沪”者的光。

    4月10日,上海临港方舱医院。上午11点,我们值班小组准时来到B1-1F舱区接班。

    我负责的3区,有2名特殊患者。我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杨刚叮嘱,需要特别关注。一位40多岁的女性患者,抑郁症病史2年,平素口服药物,病情稳定。入住方舱的时候没有带够药物,其中一种药已停用2天,导致她睡眠质量差,容易胡思乱想。我将这一情况告知我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丛晓银,随即一同到床边查看病人。“您平时吃的这种药,我们方舱里面暂时没有。您先按照我的方案服药,保准一样管用。”丛医生的话让患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我们向指挥部反映情况,争取能尽早调配到患者长期服用的药物。

    “偶尔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入住方舱后出现胸闷不适,杨刚医生凭着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医技,诊断出她患有“心房颤动”,及时进行了治疗。观察到患者忧心、低落的情绪,丛医生和我时不时来到她的床边,问病情,拉家常,帮解忧。“我现在没有不舒服,就是有时会胡思乱想。但听了你们的话,我放心了,心情也好多了。”

    对方舱环境不适应,容易担忧、害怕,这些是入住方舱医院的市民容易出现的问题。对此,丛晓银医生给出了建议:通过瑜伽、音乐等放松自己;通过网络与家人朋友联系,分享感受,获得支持;健康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写日记、散文、诗歌等;识别消极思维模式,多想积极的一面。

    方舱医院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作为医者,我们尽全力将工作做得更细,专业上精益求精,在“微小”处发力,做好贴心人,多做暖心事,让大家安心、舒心、放心。

    让我们共待疫散云开。上海加油!

    

【纠错】 [责任编辑: 佘灵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55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