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让城市记忆更好延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2022年06月23日 09:24:42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6月22日电(记者 吴振东、郭敬丹)《永不消逝的电波》《战上海》《大江大河》《攀登者》《1921》……近年来,上海打造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22日举行的中共上海市委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表示,“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现已取得丰硕成果。上海要让文化更好服务广大市民,让市民真正成为城市文化的主人;不断提升“上海文化”标识度,充分彰显上海城市软实力,把上海早日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

  赵嘉鸣介绍说,上海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城市文化发展的主心骨、定盘星,形成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成果。上海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实施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建成开放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建成国家5A级景区。接下来,将重点围绕1921年至1933年党中央在沪12年这段红色历史,构建大联动、多维度、立体式的传承弘扬工作格局,让城市记忆更好延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赵嘉鸣表示,上海坚持抓大作品、出大制作。其中,杂技剧《战上海》已成为年度爆款,同名电视剧即将杀青,龙华题材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在今年4月推出。同时,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永不消逝的电波》三年来在全国演出超400场;“演艺大世界”在环人民广场1.5平方公里范围已建成专业剧场和演艺新空间31个,是国内密度最高的剧场群,三年来已有145部剧目在此首发首演。上海将通过深化院团改革,推出更多爆款剧目,全力打响上海“演艺大世界”品牌;将培育、吸引也热忱欢迎更多优秀剧目来“演艺大世界”首演、首秀、驻演。

  目前,上海已经基本打造出“中心城区10分钟、郊区15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赵嘉鸣指出,下一步,上海将高质量打造一批城市文化地标。其中,上海图书馆东馆将于2022年开放,为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东馆将于2023年竣工,定位为世界顶级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大歌剧院计划在2024年竣工,目标是打造“国际歌剧艺术的重要舞台”。上海还将加快更新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家门口的文化客厅”“最美公共文化空间”,通过文化引领品质生活,厚植人民城市的文化品味。

  近年来,上海着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目前已有超过7000家影视企业落户上海,成为全国举办艺术博览会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城市之一。 上海电竞赛事收入全国占比超50%,网络文学实现销售收入133亿元,创意设计总产出超1.2万亿元。目前,上海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已达13%左右,支柱产业地位日益凸显。赵嘉鸣说,上海下一步将深入实施“文化+”战略,加快建设更具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文创产业中心,诚挚欢迎全国乃至全球文创企业、文创人才到上海创业、投资、生根、发展。

  

【纠错】 [责任编辑: 史依灵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3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