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近13年补充耕地超220平方公里

2022年06月27日 08:33:42 来源: 解放日报

    一批藏于幕后的上海农企因疫情保供走到台前。廊下叮咚买菜农场结合用户偏好,在46.7公顷土地上种植各种绿叶菜,每天有超2万份蔬菜被分拣、包装,全程冷链送往社区附近的前置仓,等待人们抢单配送;趁着水稻“空档期”,上海臻岛禾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选取37.3公顷土地抢种蔬菜,小青菜、杭白菜等速生绿叶菜从这里源源不断流向市民餐桌;上海金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天保障供应3吨蔬菜、1000只鸡、1吨鸡蛋、5吨大米、400只鸽子,还帮助周边小农户销售滞销蔬菜……本地农企火力全开,让不少人感到惊讶: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哪来这么多农田和农产品?

    上海耕地规模逐年扩增

    很多人关注到,在上海这座现代化都市,天际线和产业能级年年攀升,却忽略了一点:耕地规模也在逐年扩增。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从2010年以来,上海累计补充耕地超220平方公里,特别是2014年之后,通过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复垦了90平方公里。

    疫情期间挑起保供大梁的本地蔬菜,有不少来自这些复垦土地。上海臻岛禾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所在的崇明区三星镇协进村,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12.92公顷。“三星镇已经引进两期市级土地整治项目,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都有所提升,农业增效,农民也增收。”镇长陆华说。

    同样尝到甜头的还有奉贤区庄行镇渔沥村,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13.5公顷,一批优质企业落地生根。疫情期间,诸如上海金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样的规模化农企还带动零散农户,通过统一包装、集中销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产品滞销难题,保障了农户经济收入。

    通过这次疫情大考,许多人意识到耕地对于上海的重要性。从长远来看,保护耕地的意义绝不局限于疫情应急保供。无论是从全国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的战略角度,还是从大都市基于资源禀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上海耕地保护工作都迫在眉睫。

    上海长年受困于耕地资源有限且零星破碎、人地矛盾突出等问题,《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上海立足未来提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同时建立了“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地块—规划耕地保护空间”的耕地分级保护体系,实现耕地数量和空间双锁定。

    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上海城市空间接近饱和,为了增加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关部门挖空心思,在存量资源中做文章。一方面,清退环境不友好、低效率的建设用地,把它们复垦为耕地,还把闲置耕地重新盘活;另一方面,借助种种措施恢复耕地的生态和质量。在试点的17个市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区域里的田、水、路、林、村、厂被打包起来,统筹综合整治,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品质得到整体提升。

    在本轮疫情保供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金山廊下镇,很早就通过土地整治走在全市农业转型升级前列。2016年,金山廊下镇5个行政村引入市级土地整治项目,涉及范围936公顷,新增耕地22公顷。2020年,廊下镇继续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采用“淘汰一批、提升一批、新增一批”的方式,进一步节约集约用地,引进许多高效率的优质农业企业,包括叮咚买菜农场这样的生鲜电商平台分支,以及金开(上海)农业科技公司这样的数字化农业先行者。

    土地整治给农企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疫情期间,廊下镇不仅实现自给自足,而且还向周边村镇、金山区乃至全市供应农产品,仅蔬菜供应就达9209吨、鲜奶5385.7吨。辖区内的上海鑫博海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除了日常供应,还为多家方舱医院提供保障服务。

    这几年在都市潮人中兴起的精致露营、骑行交友活动大多地处郊区。这些被人们反复“打卡”的乡野网红地,很多都是依托于土地整治项目,背后折射的是上海坚持探索具有大都市特色的耕地保护之路。由于空间资源紧缺,上海耕地功能不局限于农业生产本身,还承接了大都市核心区的溢出功能,如生态保育、景观休闲、文化教育。在这个背景下,8个以农用地尤其是耕地为主要基底的郊野公园诞生,不仅锚固全市重要生态空间节点,而且满足了市民休闲游憩需求,如长兴岛郊野公园就成为精致露营的首选地。

    扩大耕地规模的同时,上海还严格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全域全要素全过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用信息化思维记全地类可追溯“一本帐”成为亮点,严格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市规划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委、市绿化市容局、市水务局等多部门协同配合,指导各区落实,构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上海现状耕地面积为243万亩(16.2万公顷),质量主要为5到7等(在全国耕地评定中为“高等地”),布局集中在远郊。业内专家坦言,上海耕地数量极其有限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各类用地矛盾依然突出。

    面对严峻的耕地保护形势,相关部门已研究储备、制定落地一系列政策。“这5年,上海通过规划引领、制度完善,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王训国说,下一步,上海还将从深入探索实行市、区、镇(乡)三级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机制、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规范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持续加大违法违规处置和监督监管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用途管制,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推动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

    正在推进的郊野公园功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使得郊野公园正在从市民休闲的“新去处”向“好去处”迈进。此外,上海通过农用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方式,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在耕地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上海还印发了《关于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意见》,探索在全域范围内实施田水路林村厂综合整治,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提升新时代超大城市乡村发展能级和人居环境品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戚颖璞)

【纠错】 [责任编辑: 许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63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