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工智能量化支撑碳中和 办公园区降碳200余吨

2022年09月09日 09:00:07 来源: 新民晚报

  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网上海电科院亮相国家电网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厅的“基于区块链的源网荷储互动平台”平台引人关注。这个平台,已实际应用于办公园区,使办公园区获得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颁发的年度“碳中和”证书。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网上海电科院展示了人工智能和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建设应用成果“基于区块链的源网荷储互动平台”。该人工智能平台响应上海虚拟电厂“多目标调控、多形态聚合、多层次协同”整体规划,解决上海虚拟电厂多种类资源聚合及智能化互动交易问题。

  在此之前,这个平台应用在位于虹口区的国网上海电科院邯郸路办公园区。该园区看似与其他园区没有太大区别,但在该平台量化支撑园区“碳中和”后,园区实时的碳排放数据就上链存储、管理,绿电去向就能可视化展示,“碳”在园区每栋楼宇间的流动足迹一目了然。

  国网上海电科院电源技术中心网源协调室工程师杨忠光介绍,这是该平台首个应用场景,之所以选取这个园区作为平台首个应用试点场景,是因为园区内具备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等多种类资源。

  原来,从2012年开始,国网上海电科院邯郸路办公园区多处办公楼楼顶就陆续安装了总容量达55千瓦的光伏发电系统和两台3.2千瓦的风电机组。随着技术需求的扩展,园区又先后配备了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设备。

  杨忠光透露,“基于区块链的源网荷储互动平台”可将园区内的分布式光伏、充电桩、空调等可调负荷作为交易用户,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筛选并组织园区内各类用户参与交易;交易期间,通过全流程数据上链,保证每一次交易真实可信。

  同时,国网上海电科院还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交易模块,为园区的每一度电打上“碳”标签,精准助力园区优化能源管理方式,提高办公楼宇新能源使用比例,解决分布式新能源消纳与管理。

  “2021年,国网上海电科院邯郸路园区累计降碳200余吨。”“基于区块链的源网荷储互动平台”项目负责人郭灵瑜介绍,该示范项目具备较好的可复制性与可推广性,可在国网系统乃至全国范围内类似园区级“源网荷储”系统进行广泛的产业化推广,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国网上海电科院表示,未来,将进一步积极探索AI赋能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将人工智能与园区低碳建设相结合,助推新能源产业结构重塑及能源低碳转型,开启“双碳”新局面。(记者 罗水元)

【纠错】 [责任编辑: 许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6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