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叶子”与“四叶草”共成长:青年志愿者的进博故事

2022年11月12日 10:08:5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1月12日电(记者 许晓青、王婧媛、朱翃)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0日落下帷幕,3743名青年志愿者顺利完成志愿服务。

10月26日,进博会志愿者在进行巡馆实训。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每年进博会上,总少不了志愿者奔忙的身影。因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形状酷似四叶草,志愿者被亲切地称为“小叶子”,但他们有时也会称自己是为了助力这场盛会圆满举行而各司其职的“螺丝钉”。

  在进博会挥洒汗水的服务经历是他们珍贵的青春回忆。展会中来自全球的先进产品、技术和服务同样令人难忘,然而,最令他们印象深刻的还是一个个独属于自己的进博故事。

  卷边的工作手册和3万字的脱稿讲解

  对来自上海大学的志愿者姚兴荣来说,《要客嘉宾现场接待工作手册》是陪伴她度过此次进博会的“好伙伴”。在此次进博会中,她负责服务保障工作和嘉宾接待,在场馆内,时常能看到她跟着带教老师认真巡馆的身影。

  发放席卡、核对参会名单、安排现场位置……除了这些基本的会务工作外,有时她也需临时完成一些接待任务,如设计路线图等。为了能顺利完成志愿服务,翻阅工作手册成了她近日来最常做的事。进博会开幕以来,由于她时常熬夜一遍遍翻看,工作手册已经卷了边。

  另一名志愿者赵晨曦的“宝贝”则是一份3万字、双面打印达89页的讲解词。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她在进博会期间服务全新地标“进博文化展示中心”,负责展览的讲解工作。

  为更好满足观众的需求,她充分比对讲稿和展览脉络,边模拟带团讲解,边结合展品和行进节奏做出调整,根据权威资料进行梳理。不到5天时间,她已经能全程脱稿,讲解长达89页的讲解词。

  “做好‘螺丝钉’!”当被问及为志愿服务做的准备时,姚兴荣称她并不觉得辛苦,“为进博护航,是身为青年的担当。”

  早出晚归的志愿服务生活

  进博会期间,在离进博文化展示中心不远的新闻中心总是很早就开始一天的忙碌。早上七点半,来自东华大学的“小叶子”张瀚闻和其他志愿者分工合作,将每天的报纸分发上架。新闻中心有31个报架,而他们需要在半小时内整理分发17种不同的报纸,往往上午还没过完,他已满头大汗。

  作为文化展示演示组的一员,除了上架的任务外,平时他也会守在新闻中心二楼的展示专区,向国内外的记者介绍、赠阅一些近期的出版物,并为他们解答相关问题。

  他介绍,为应对各类可能的问题,他提前做了详细的记录,将书籍的种类、内容和版本牢记于心,即便从清早就开始忙碌也依然能够对答如流。

  而要说起最常“加班”的岗位之一,莫过于高校招募及配岗工作。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生张亦唯今年是这项工作的负责人之一,需要与40所高校的负责老师沟通联系。发通知、排摸信息、配岗,繁重的对接任务下,忙碌到深夜是常有的事。

  尽管十分繁忙,她依然充满干劲,“志愿者是个充满爱的大家庭,”她说,她很高兴能够为志愿者服务保障工作尽一份力,也很珍惜能够参与进博会志愿服务的机会。

  在进博会收获成长

  进博会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也为“小叶子”提供了接触世界的窗口,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每一届的志愿者都在这里收获了成长。

  曾就读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贸易谈判学院的阮可涵曾连续三届服务进博会,并在第四届进博会上担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周年特展”讲解员,通过志愿服务经历,她坚定了深耕国际贸易法领域的决心。今年毕业后,她选择出国继续深造。“希望日后学有所成,把所学的运用于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她说。

  同济大学学生赵祉淇则通过进博会志愿服务结识了不少同校的志愿者好友,并在他们的介绍下加入了研究生支教团,为乡村振兴和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他说,他会将进博会上的知识和见闻告诉乡村中的孩子们,希望为他们打开面向世界的一扇窗。

  志愿服务的经历,以及这些往届志愿者的故事都激励着参与此次进博会的“小叶子”。已连续四次参与进博会的志愿者黄倩仪今年仍报名成为了“小叶子”,志愿服务对她来说都是生动而宝贵的回忆。“这些也都是我不断成长的力量之源。”她说。(参与采写:许超、沈梅、周胜洁)

【纠错】 [责任编辑: 佘灵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7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