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珠海冠宇董事长徐延铭:从“国家科技进步奖得主”到“科创企业家”
新华网上海11月29日电(沈梅)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认为,锂电池就是新的石油。因此,各国对锂电池技术的竞争,其重要性不亚于对石油及芯片的竞争,而在这个创新领域,2005级复旦大学EMBA校友徐延铭,正是其中的领先者之一,不久前揭晓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21年度校友评选中,徐延铭凭借在锂电池领域的创业创新成果,获得了2021年度创新成就奖。而在此前,他参与的“高可靠长寿命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工程师出身的徐延铭是科创企业家群体的典型代表,正是在复旦大学EMBA的学习经历,让他在事业上收获颇丰,帮助他从一位技术工程师成功转型为上市公司掌舵人,并不断学以致用,将科学管理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激发出科创企业的内生动力,用锂电池产品的技术创新来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在全球竞争中赢得先机。
事实上,徐延铭所创立的珠海冠宇,仅用十余年时间,就从一家小厂,跻身为全球消费类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在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锂离子电池的合计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公司年产值过百亿元,员工人数超过万人,现在已经是珠海经济特区的标志性科创企业。
在复旦EMBA成立二十周年之际,作为校友的徐延铭在珠海冠宇总部接受了新华网的独家专访,结合他的求学及创业经历,畅谈产业报国之路,管理学教育如何助力高端制造业创新升级,企业如何应对数字化转型,未来在全球竞争中如何行稳致远。
半生钻研锂电池
在徐延铭看来,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在锂电池研发及生产上已经处于全球领先位置,作为从业者,他亲眼见证了在锂电池行业的强国之路,“锂电池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行业,其价值堪比芯片与生物医药。但越是风口,越要脚踏实地,人不能变得浮躁,而要回归到事物的本质,沉下心练好内功,真正提升企业竞争力。”面对锂电池的投资热潮,作为行业老兵的徐延铭异常冷静。
履历显示,徐延铭现任珠海冠宇董事长兼总经理,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珠海市智能制造联合会会长,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
当时的获奖项目,正是由徐延铭牵头的珠海冠宇“高可靠长寿命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该项目从从电极材料多尺度调控、电池结构一体化设计、制造工艺全流程构建3个层次着手,成功解决了高端锂离子电池寿命与可靠性提升的重大难题,为锂电池核心技术的国产化应用打下了基础。
徐延铭大学毕业后的人生轨迹,几乎都在跟锂电池打交道,早在1991年,25岁的徐延铭就在国内较早从事锂电池研发工作,随后的三十余年间,他见证了我国锂电池从小到大,企业竞争力从弱到强,技术创新从追随日韩到领先全球的全过程。
不仅如此,徐延铭所创立的珠海冠宇2007年正式成立以来,从一家几十人的小公司,发展为年产值上百亿元、全球笔记本电脑聚合锂电池的头部企业,目前正在向汽车动力锂电池领域进军,将客户进一步扩展到新能源汽车企业。
事实上,徐延铭最关注的还是技术本身,他本科学习的就是电池技术,大学毕业后在哈尔滨参加工作,1991年索尼发布了全球第一块商用锂电池,科班出身的徐延铭,很快就关注到这一新兴技术,并在国内企业中较早进行了技术研究。
20世纪90年代,日本企业首先实现了锂电池在摄像机、手机等产品上的落地,在消费电子市场攻城略地,一度获得了全球九成的锂电池市场份额,当时的徐延铭并没有想到,若干年后,当年仰视的那些欧美及日韩品牌,都会成为他的长期客户。
“从外形上看,锂电池有圆柱形电池,也有方形电池,我们做的叫软包或聚合物电池,主要应用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产品上。”对于锂电池技术,徐延铭如数家珍。
2000年之后,伴随着日本品牌在消费电子领域的衰落,锂电池的中心转移到了韩国,LG化学与三星上演“双雄会”,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萌发了创业的想法。2002年前后,徐延铭南下杭州创业。
不过,徐延铭从工程师到创业者的身份转变并不顺利,当时的锂电池只是一个很小的行业,产品应用范围也很狭窄,核心技术都被日韩企业掌握,国内的产业链也并不完善,跟现在完全无法同日而语。
“当时我已经感觉到,自己在管理上是欠缺的,主要依靠经验,需要系统去学习管理知识”,正是第一次创业未达预期,徐延铭决定先去大学“充电”,而他选择的是复旦大学EMBA,成为了2005级新生,选择重新回到校园学习之后,他开始了与复旦管理学院长达17年的缘分。
结缘复旦,学以致用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复旦这一取自《尚书大传》的校名,代表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薪火相传的人文精神,也吸引了海内外无数莘莘学子。在工商管理教育领域,复旦于2002年成为国内首获批开办中文EMBA学位教育的院校之一,旨在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卓越管理人才,帮助全球华人商界的将帅之才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领悟商业与人生的致胜之道。
“我是理工科出身,比较擅长技术,复旦浓厚的人文氛围很吸引我。上海距离杭州也很近,于是就报名了复旦EMBA。”徐延铭此后的创业轨迹,也与在复旦的这段经历密切相关,最终让他完成了从工程师到企业家的转变。
来到复旦EMBA求学时, 39岁的徐延铭正处于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他在杭州的创业项目也不顺利,当时迫切希望找个地方可以继续深造,从而系统性学习管理学知识,为第二次创业做准备。复旦无论是授课学习,还是同学间相互交流企业经营模式、管理理念的氛围,乃至于待人接物的处事方式,都给他很多触动。更重要的是,长期习惯于工程师思维的徐延铭,在复旦校园接受了人文知识的洗礼,在知识结构与看待事物的角度上,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升华。在系统学习管理学知识后,又能思考自己在企业管理上的得失,为过去的成功做法找到理论的依据。这段学习经历让徐延铭开始思索如何去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当企业遇到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从管理学角度去思考解决之道,这段经历对于他之后创立的珠海冠宇有非常大的帮助。
2007年,徐延铭感觉到创业时机成熟,选择从杭州南下珠海工作,执掌了珠海冠宇的前身珠海光宇,正式开启了他的第二次创业之旅,创业领域依然是锂电池,核心产品则是笔记本电脑产品。当时的企业员工只有一百余人,在行业里连前十名都进不了,但这时候的徐延铭明显比在杭州初次创业时有了更大的自信心,在复旦EMBA的学习经历与校友资源,成为徐延铭二次创业的宝贵财富。
EMBA教育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要理论紧密结合实践,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用古人的话来说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让学生成为优秀的企业家,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杭州到珠海工作之后,徐延铭深刻体会到了复旦EMBA带给他的的价值,珠海到上海的距离,相比于杭州到上海的距离,虽然在物理距离上更远了,但在徐延铭的心里的距离却近了很多,因此在完成EMBA课程学习后,徐延铭又继续在复旦管院报读了“两岸总裁班”。
徐延铭回忆说,就读复旦EMBA的同学以企业高管为主,但学校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仅配备了最好的师资力量,对于课程质量的要求也很高,即使是在创业后,他还会经常翻看上学时的笔记,解决遇到的现实问题。有一个课程让他印象非常深刻,对于企业来说,薪酬管理与员工激励如何有效挂钩,是企业管理者非常头痛的问题,一旦激励不足容易引发人才流失,对于技术导向的公司尤其重要。
“我记得在组织行为学的课上有一段话:企业的好消息要慢慢释放,企业的坏消息要一次性释放,这段话让我印象记忆犹新,并不断琢磨其中的道理。”徐延铭听完就在琢磨,年终奖金通常是是一年一发,那么对于年初做出贡献的员工,等真正拿到奖金的时候,恐怕连自己做的什么贡献都忘了,他下决心改变奖金发放方式,将过去员工年度奖金年底一次性发放的做法,改成按照季度来发放,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激励机制,一经推出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员工积极性和企业的效益都获得了正向推动。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除了课堂教学外,游学与同学互动也是考察EMBA质量的重要打分项,也让徐延铭找到了一个企业发展的“外脑”,他主动邀请授课的教授及同学来企业交流,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为企业引入新观念、新机遇,从而提前发现和应对市场变化,在竞争中快人一步。
通过在复旦管理学院的系统学习,徐延铭的思维方式也完成了从工程师到企业家的转变,对于管理的重要性也越发重视,他给企业建立了一个顾问委员会,让顶尖管理专家的经验与企业实践深度结合,在珠海冠宇业务高速发展、人员大幅扩张的过程中,管理能力不仅能跟上,还能够引领企业的战略与方向。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不仅取决于管理者的战略眼光,还有管理的科学性,以锂电池为例,这是一个多学科汇聚的产业,需要复合型人才和开放式思维。
正是复旦深厚的人文传统,在化学、材料、环境等各学科的优势,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的终身学习方式,让徐延铭等EMBA学子在创业途中受益良多,企业在行业发展的春风下,走上了一条发展的快车道。
过硬产品与技术创新力
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链向中国转移,让珠海冠宇这样的供应链企业获得了发展良机,而面对市场机会,徐延铭认为,公司要依靠过硬的产品品质和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电池是一个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配件,要让客户选择我们的产品,不是去琢磨产品形状、创意这些东西,而是拿出实实在在的参数指标,拼性能、拼质量、拼稳定性,这就决定了客户会不会选择你的产品。”徐延铭表示。在交流中,几乎听不到他的豪言壮语,而是“虚心学习”“以客户为中心”“找出差距”“不自满”等,徐延铭务实的作风,也奠定了珠海冠宇的企业作风。依靠“以客户为中心”的创业精神,珠海冠宇仅用三年就从一家小厂变成了行业里面的新锐力量,吸引了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一批大客户。
2017年之后,徐延铭引入风投机构,开始筹备企业IPO,在这个过程中,来自于复旦EMBA老师同学的支持及建议,也让徐延铭少走了弯路、少交了学费,甚至还有同学成为了他的投资人,珠海冠宇也由此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能够成为消费电子的世界工厂,依靠的是廉价的供应链和人力成本,但珠海冠宇的崛起却并非如此,比如,过去几年,珠海冠宇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都在5%以上,最高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7%,对于技术研发的高投入,不仅让珠海冠宇成功摘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更让企业在供应链体系中,用高品质产品赢得了诸多海内外大客户,客户订单源源不断,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正是依靠过硬的产品与技术创新能力,珠海冠宇厚积薄发、脱颖而出。根据Techno Systems Research数据,2021年珠海冠宇的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锂电池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二,对于这样的成绩,徐延铭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们距离第一名还有较大差距。”这一年,珠海冠宇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徐延铭重回当初选择就读复旦EMBA的上海,在此敲响了公司的上市钟声。
在公司成功上市之后,徐延铭又决定做两件事,一是进军动力锂电池市场,正如2007年进军消费锂电池市场那样,挑战看上去不可战胜的巨头;二是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其中的关键点在于核心技术研发,迎接智能制造的新时代。面对这两个目标,徐延铭依旧还是那个志存高远却又脚踏实地的工程师,正如他在复旦求学时那样,以务实的态度、科学的手段,带领珠海冠宇一步一脚印攀上行业的高峰。
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才算是真正成功的企业?徐延铭的答案是“为社会创造正向价值的企业”,不管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税收、产值,还是培养人才、创新技术实力,这都是珠海冠宇正在努力前进的方向。